說起寶寶的睡眠問題,不少爸媽的心情大概只能以「笑著活下去」來形容了。
經歷過入睡難、哄睡難、抱睡奶睡、夜醒頻繁等一系列磨人的問題,好不容易消停了一段時間。但好景不長,孩子現在又開始不!午!睡!了!
都說睡眠對正處在生長發育期的孩子很重要,不睡午覺這睡眠時間要是不夠可咋辦?
其實家長對不午睡的擔憂,無非是擔心會影響孩子的發育或是健康,但隨著孩子逐漸長大,睡眠時間有所縮短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那麼,……
寶寶必須要睡午覺嗎?
要解釋寶寶需不需要午睡這個問題,首先需要瞭解寶寶的睡眠模式是如何發展的。
剛出生時,每天無論白天還是晚上,寶寶都會睡很多次,而且一覺的時間也比較短,一天可能需要睡四五覺,這一時期寶寶的睡眠模式就稱為多階段睡眠模式。
隨著寶寶的發育,睡一覺的時間逐漸延長,到 1 歲~1 歲半左右,大部分寶寶可以只睡中午和晚上兩覺,這時就進入到了雙相睡眠模式階段。
從 3 歲開始,就有一部分孩子告別了規律的雙相睡眠模式,逐漸發展出和成人一樣的單相睡眠模式,也就是說,寶寶不需要天天午睡了。
有研究顯示,在年滿 4 歲的孩子中,只有不足 33% 的孩子仍然有每天睡午覺的習慣,即使是在強制性午睡的幼稚園中,孩子沒有其他選擇只能躺床上午睡的情況下,仍然有同樣比例的孩子睡不著。這些睡不著的孩子很有可能已經發展到了單相睡眠階段,不需要天天午睡了。
並且隨著年齡的增長,有午睡需求的孩子也在逐漸減少,在 5 歲的孩子當中,單相睡眠模式,也就是不需要天天睡午覺的比例就已經達到 92%。
孩子為什麼會漸漸不需要午覺?
孩子白天的睡眠時間,其實反映了孩子的大腦神經的成熟度。隨著孩子大腦發育的成熟,他們就不需要再像小寶寶一樣,必須通過一天多次的睡眠來緩解大腦疲勞、控制情緒。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已經習慣天天不睡午覺還精神很好、情緒愉快、食欲也不受影響,那麼很可能表示他的大腦神經已經發育得比較成熟,進入到和成人一樣的單相睡眠模式了。
當然也有的孩子是因為一些神經發育問題導致有睡眠障礙、不睡午覺。但這些孩子和正常發展的孩子是不一樣的,經常會因為睡眠缺乏而注意力無法集中,或者情緒反復無常、易怒、不容易安撫。
那還要安排孩子午睡嗎?
就像前面說的,當孩子成長到一定階段,睡眠模式發展到跟成人一樣的單向睡眠模式,午覺就不是必須的了。
但是,小孩子的睡眠需求不是一成不變的。很多因素都可能對孩子的睡眠需求造成影響。
往專業裏說,就是家庭因素、社會經濟水準、環境、孩子近期的健康狀況、自身神經發展情況等因素都會影響到孩子睡眠。
往通俗裏說,就是孩子在某些天可能需要午睡,在某些天又可能睡不著。至於是哪些天要睡、哪些天不要睡,不同寶寶之間可能差別很大,家長也不容易預測。
對於仍然處於雙相睡眠模式或是有午睡習慣的孩子,家長比較容易判斷,給寶寶提供一個適宜的午睡環境就好,注意房間的亮度、室內溫度、濕度、周圍環境的噪音等,給孩子營造一個舒適的睡眠環境。
對於正處於過渡期、不是每天都需要午睡的孩子,或是家長不確定孩子今天要不要午睡,都可以先做好睡午覺的準備。到午睡時間先鼓勵他在床上休息,做入睡的準備。一般來說學齡前的孩子入睡時間在 16~19 分鐘,如果孩子躺在床上,醞釀了 20 分鐘左右,還是沒有睡意,就不用強求他一定要午睡啦,讓孩子從被窩裏出來做點別的活動。
對於年齡比較大、可以自主表達自己意願的孩子,如果他明確表示不需要午睡,就不必硬要他上床完成「醞釀睡意——醞釀失敗」這個過程。
需要跟爸媽們強調的是,如果寶寶在午休時間真的睡不著,千萬不要強迫他一定要睡。因為強制午睡不僅沒什麼益處,還可能有害。
給寶寶硬性規定一個午睡時間,而他又睡不著,對寶寶來說就等同於長時間的限制性活動。這樣長時間的靜止不僅不能讓孩子得到休息,反而還可能會讓孩子覺得有壓力。
在一些研究中還發現,午間睡眠和晚間睡眠時間有負向相關性,對學齡前的兒童午睡時間越多,夜間睡眠時間就會越少。有科學家認為,從睡眠自我調節機制的角度出發,過多的午睡會減少兒童晚間的睡眠需求和睡眠衝動,降低晚上的睡眠品質,影響大腦認知功能的發揮。
所以,當寶寶逐漸長大,午睡這個事兒,真的可以聽聽他自己的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