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地方,就有江湖。
一群人在江湖,就有矛盾。
你就是繞著走,別人也許不會放過你,還追著你,煩不勝煩。
如何報復那些有矛盾的人呢?這是人生路上常常要思考的問題。
朱熹在《中庸集注》裏寫道:“故君子之治人也,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用對方的方式對付對方,似乎合情合理。其實,回歸到現實,這是不對的。
你學小人的方法對付小人,自己也會變成小人,划不來。
“冤冤相報何時了”,找到可以及時止損的處事方式,很有必要。
01
翻臉的報復,註定要輸。
唐玄宗在位時,皇后的妹夫長孫昕和禦史大夫李傑產生了矛盾。
如何才能在矛盾中,自己更勝一籌,碾壓對方呢?長孫昕謀劃了很久,忽然有了一條狠毒的計謀——在半路上,帶幾個人埋伏,又忽然冒出來,把李傑揍一頓,然後一哄而散。
他認為,自己是皇親國戚,對一個大臣狠心一些,皇帝也會維護自己的顏面。
被毆打之後的李傑,在朝堂上,說:“我作為朝廷官員,帽子和衣服被毀,這是國家蒙羞啊。”
唐玄宗聽了,生氣地說:“昕等朕之密戚,不能訓導,使陵犯衣冠,雖置以極刑,未足謝罪。”
金口一開,長孫昕就被處以極刑,命都保不住了。
為了報復一個人,第一步是撕破了對方的臉,希望用這樣的方法,為自己爭臉面,沒想到,自己的臉丟光了,還連累了家人。
過度的翻臉,還導致把矛盾升級,自己捲入到其中,一次次傷害自己。
有一種愚昧的社交方式:“傷人一千,自損八百。”
如果你家有鏡子,你使勁擠眉弄眼,然後站在鏡子前看,就會發現,臉色慘不忍睹。和別人翻臉之前,自己已經受傷了。
憤怒就像一頭公牛,衝撞四周,直到自己筋疲力盡,倒地不起。
做人,終究要理智,不能學憤怒的公牛。
有句話說得好:“打開窗,會有陽光和春風湧來,也會有蚊子、臭氣飛過來。”
開窗,有利有弊,關鍵看你的心態。明眼人都知道,翻臉的做法,是破壞自己的心態,不可取。
02
第一,不怒的報復,冷靜下來,什麼都有退路。
魯迅說過:“勇者發怒,抽刃向更強者;怯者憤怒,即抽刃向更弱者。”多數的人,都應該是後者,用怒氣去碾壓弱者。
反過來看,一個人不憤怒的時候,自然就變得強大了。
借用報復一個人的機會,讓自己變得強大,何樂而不為呢?
在南齊時期,有一個文學家叫“孔稚圭”。
他家的院子裏,野草很多,夏日裏,青蛙在野草裏鳴叫。
有人笑他,太懶惰了。他笑著回答:“青蛙,這是自然的樂隊。”
有一次,高官王晏到孔稚圭家做客,被青蛙的鳴叫,搗亂了心情,顯得很不耐煩。
孔稚圭說:“宮廷的音樂,還不如這蛙聲呢。”
雖然家境一般,門口有野草,但是因為習慣了笑著說話,有尊重自然的態度,孔稚圭和誰,都能夠友好相待。
無論你做得多好,都有人不滿意;無論你如何憤怒,都處理不好問題。
舍去怒氣,保持冷靜,你立馬能夠做到從容進退,微笑、點頭、傾聽、沉默、走開……一系列的動作,你都是可以做到的。
03
第二,不爭的報復,化干戈為玉帛。
《道德經》中說:“不爭而善勝。”
人與人有了矛盾,第一時間就是放棄爭執的想法,你立馬會發現,所有的關係,都是可以調和。
爭執,讓人處於唇槍舌戰之中;不爭,往後退一步,對方雖然氣勢洶洶,但是在氣場上,已經處於下風了。
唐朝時,貴鄉縣令景駿,遇到一對要打官司的母子。
景駿自言自語:“我小時候是孤兒,看到有父母的孩子,特別羡慕。為什麼老天爺不讓我也有盡孝的機會呢?還好,眼前的這兩個人,兒子有機會盡孝,母親有機會哺育兒子……”
說完,他給這對母子一份禮物——一本《孝經》。
原本翻臉的一對母子,拿著書,羞愧不已,從此變成了互敬互愛的一家人。
報復一個人,把對方一直當成敵人,毫無疑問,就是給自己設置了一道人生障礙。若是對方很強勢,冷不丁就要冒出來傷害你,那就防不勝防。
報復一個人,把對方變成了親戚朋友,這就是徹底化解了矛盾。
多一個朋友,比多一個敵人,肯定要好一萬倍。報復,也可以是溫柔的,善意的,互相感化和幫助。
看《西遊記》裏的如來,報復孫悟空的方法,第一步是把孫悟空壓在山下,第二步是給孫悟空西行取經的機會,最終渡孫悟空成佛。所有的報復,其實是莫大的幫助。
世上並沒有絕對的標準,衡量一個人是好是壞。壞人的圈子裏,也有好人;壞人的心眼裏,也有一絲善意。
學會不爭吧,你的善意,對方是可以感受到的。一旦感受到了,人身上最柔軟的部分,就被啟動了。敵人變成朋友,就開始了。
04
莎士比亞說過:“報復不是勇敢,忍受才是。”
是的,勇敢不是一直勇往直前,不是爭奪面子,而是時不時退步,主動丟掉面子。
忍一忍,你的火氣就沒有了,發現很多行為,是沒有必要的。
忍住了,再舍去對矛盾的糾纏,對利益和言語的爭奪,你就能用善意去換取善意,人與人的關係,就變好了。
報復誰,都是報復自己,不如改變自己,笑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