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晚清的混亂局面裏,曾國藩如一股清流,被奉為半個聖人。
他說:“做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
人生看似漫長,但成敗皆在方寸之間。
愚昧的人,遇事了,馬上就混亂了,難免會衝動。
聰明的人,凡事都有定力,能夠以靜制動,贏到最後。
如果一個人能對以下幾種情況保持無動於衷,就活得相當通透了。
01
危難面前,保持無動於衷,謂之沉穩。
曾國藩出生在湖南,從小苦讀,去京城幾次,才考上進士。
太平天國鬧得轟轟烈烈的時候,他臨危受命,負責剿滅太平軍。
曾國藩到湖南,開辦團練,組成湘軍。
但曾國藩安排部下王錱帶軍留守長沙的時候,發現長沙城內同時駐紮著兩種部隊:綠營與團練。兩者之間,鬧得水火不容,常常械鬥。
面對爭鬥,曾國藩生氣地說:“痛恨軍營習氣,武弁自守備以上,無一人不喪盡天良。”說完,他沒有做出過激的行為,而是選擇了忍受,以大局為重。
湘軍和太平軍,在江西進行了多番較量。湘軍急需供給,但是江西巡撫陳啟邁就是不給供給。這讓曾國藩火了,上奏彈劾陳啟邁。
陳啟邁被調走之後,文俊擔任江西巡撫,但是對湘軍仍舊沒有好的態度。
曾國藩一氣之下,借著父親過世的名義,回老家去了。
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曾國藩領悟了“大柔非柔,至剛無剛”的道理,重新回到戰場,和周圍的人和睦相處,終於凝聚了地方力量,剿滅太平軍。
湘軍重要首領胡林翼點評曾國藩:“漸趨圓熟之風,無複剛方之氣。”
遇到危難的情況,很多人都會亂了陣腳,爆粗口,指責他人,發脾氣,撂挑子,都有可能。也就是這樣,導致自己進一步陷入困境。
聰明的人,一定會穩住自己,甚至是忍辱負重。
曾國藩說:“人之處於患難,只有一個處置。盡人謀之後,卻須泰然處之。”
危難之中,穩住幾分鐘,如同泰山巋然不動,都能洞察到一些有用的資訊,能想到一些轉危為安的方法。
千萬不要反應太強烈,喜形於色,會導致自己施展不開拳腳。
02
天命面前,保持無動於衷,謂之理智。
在太平天國被滅之後,曾國藩的功勞,得到了朝廷內外一致好評。
湘軍成為了他最堅強的後盾。
此時,湘江名士王闿運跑到曾國藩家,說:“不如你自立為王。”
王闿運滔滔不絕地分析了天下大局,說曾國藩稱王有多少勝算,有什麼好處,應該注意什麼。
曾國藩聽了,笑而不語,然後在桌子上,用茶水寫下一個“妄”字。
是的,這一切都是妄想的,不切實際的。曾經,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也會被滅,那麼曾國藩稱王,不過是下一個太平天國罷了。
後來,曾國藩解散了湘軍。
有句古語:“言不可妄,行不可隳。慧掘命不可忽,天不可違。”
人人都想做王,但是王只有一個;人人都想逆天改命,但是命運卻總有定數。
聰明的人,知道什麼是無能為力,什麼是適可而止,什麼是唾手可得,什麼是務實求真。
千萬不要被虛幻的東西,迷惑了自己,以為自己天不怕地不怕。你看不清命運,那麼你就會被命運捉弄,嗚呼哀哉。
理智分析,會發現,命運的好壞,和一個人的德行多少、讀書多少、財富多少,是互相匹配的。人沒有辦法,去獲得認知之外的命運。
還有,人的命運,和時代緊密相連。一旦違背時代,你就是無能為力的。
比方說,你去集市賣菜,把白菜定價一萬元一斤。這肯定是賣不掉的。因為全社會最貴的白菜,也就是十幾元一斤。你是不知天高地厚。
做人一旦理智,就能夠回歸現實,腳踏實地,非常安全。
03
名利面前,保持無動於衷,謂之淡泊。
曾國藩做兩廣總督的時候,有一個地方縣令為了討好他,送來一本《淳化閣帖》,這本書非常珍貴,還大概是孤本。
曾國藩拿著書,愛不釋手,但很快就停下來,安排人,把書退回去。
他說:“能夠看到這樣的東西是我的福氣,但是不能留下。”
那天他在日記裏寫道:“世間尤物,不敢妄取。”
名利是一把雙刃劍,一旦有了,就要小心翼翼。
想一想,人家給你利益的時候,同時遞過來一把利劍,這還要接納嗎?
但凡不當得利,都不要去拿。正當的利益,過於貴重,也要舍去。
做人啊,胸懷廣大,須從“平淡”二字用功。
平平淡淡才是真,平平安安才是福。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
若是你對名利都無動於衷了,說明你對生活是心滿意足的,不因為貪求過多的東西,破壞心靈的美好。
你明白,除了身體健康,其他都是外物;除了家庭,其他都是過場。
04
當然,我們需要保持無動於衷的情況,還有很多。比方說,在羞辱面前,忍受,而不是和人對抗;在低谷裏,從容走,而不是躺下;把雜音遮罩,不要亂了心智;對做不成夫妻的人,一笑而過……
無動於衷,也不是什麼都不幹,而是靜如處子,動如脫兔。所有的行動,都是既定的,結果也是可控的。
做到無動於衷,也不難,只要心不動,萬物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