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人,忙來忙去,最終還是在為生活奔波,為家庭奮鬥。為了在這個快速發展的社會中,追求更好的生活。
工作,終究只是一份工作而已。我們付出自己的時間和勞動,老闆給我們相應的工資報酬。
如果在這之外,我們還付出尊嚴、健康,或因工作產生太多負面情緒,甚至是忽視了自己對生活的經營,不是本末倒置嗎?
然而,我們太多人,卻一直在這樣做。我們總是無私地貢獻著超出勞動報酬以外的東西,這其實就是在自己剝削自己。

1、為了上班而生氣,除了傷身體,還能圖啥?
工作是一場交易,是為了讓生活有一份收入來源。它不可或缺,但是為了工作而生氣,卻是一件得不償失的事情。
生氣不僅會影響我們的情緒和健康,還會讓我們失去理智和判斷力,導致我們做出錯誤的決定。
因此,我們應該理性看待工作。在工作中,我們與一臺機器沒什麼兩樣。我們應該讓工作回歸本位。
同事和領導只是我們人生中的匆匆過客,拋開工作,彼此就沒有交集。在工作中,不需要委屈自己,除非“窩囊費”給得很足。
要記住,別為工作而生氣,能想得開最好,想不開,當場就反擊回去。事後拂衣去,你們愛誰誰。

2、別相信“有壓力才有動力”,壓力和動力你擔下了,名利卻是老闆的。
很多人都相信“有壓力才有動力”,認為只有承受壓力才能不斷進步。
我們時常也聽到老闆們這麼說。你不妨想想,老闆愛說的話,能有什麼好話?
打個工而已,我們要那麼大的動力幹嘛?過度的壓力不僅會讓我們感到疲憊和無助,還會對我們的身心健康產生負面影響。
我們應該學會拒絕,學會“躺平”,只付出自己認為合理的時間和精力。
壓力,只應該屬於老闆。拿多少錢,幹多少事,操多少心。我們幹得好了,又不一定能得到期待中的收穫。
正確的邏輯應該是:你給錢,我才有動力,然後我才願意承擔更多的壓力。別被老闆這種狗屁邏輯給PUA了!

3、“聽取意見”不重要,重要的是看清楚是誰對你有意見。
在職場中,總有人指手畫腳、說三道四,美其名曰:意見和建議。然而,大部分意見和建議,都不值得我們聽取。
因為職場是個利益組合體,每個人都會優先站在自己利益的角度去看問題,沒有人真心會為了你的利益出謀劃策。
當然,有些意見對我們是有價值的,但需要我們去思考和分辨。這些好的意見,不常有,所以也不是很重要。
重要的是,要看看哪些人對你有意見。不要相信“對事不對人”,人的天性決定了所有人都會戴著有色眼鏡看人。
只要看清楚這些對你有意見的人,就能做到有的放矢,職場社交就會變得很簡單。

4、對不能給你利益的人,只需要兩種態度:“關我屁事”和“關你屁事”。
在職場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和事。這些人中,有同事,有客戶,也有領導。有些人可能會給我們帶來幫助和支持;而有些人對你來說,啥也不是。
比如有些領導,在你面前擺架子,指使你,卻從不為你謀福利;有些客戶,業務不多,譜卻很大。
對於那些不能給我們帶來利益的人,我們只需要秉持兩種態度:“關我屁事”和“關你屁事”。
除了本職工作,其他事情做不做,看自己心情,自己只要不願意,就擺出“關我屁事”的態度。
不要太在意見別人的眼光和看法,我們自己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對於這些擾亂你情緒的人,直接用“關你屁事”懟過去。

5、無欲則剛!不指望升職加薪還唯唯諾諾,那是“真傻”。
當你決定“躺平”的時候,你就是這個職場的“王者”。如果我們都不指望升職加薪了,領導的印象、同事的評價,算個屁!
可是就有一些職場朋友,明明已經放棄了升職加薪的妄想,平時也做好了自己的本職工作,幹了該幹的事,卻還是唯唯諾諾,硬氣不起來。
無欲則剛。既然別人不能給我們帶來更多的利益,我們就應該調整心態,不做無謂的付出,多做一件事、多花一分鐘、多一個奉承的表情,都是多餘的。

打工人,拿著賣白菜的工資,就只需要操賣白菜的心。付出了時間和勞動,幹活拿錢,天經地義。
工作是幫老闆幹的,尊嚴、健康、生活卻是自己的。
在職場中,我們需要理性看待工作,明白工作的本質是“交換”,明白自己應該付出什麼,明讓自己在這場交易中太吃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