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年輕人找了對象,成了一家,那順理成章,年輕人的父母,也都是一家人。
道理是這樣的,但是現實卻不一定是這樣的。
每一個人是家庭裏的一員,又是獨立的個體,一旦搞混淆了,那家庭就不會融洽了。
尤其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分不清自己和“家人”,就會什麼都管,又什麼都管不好。
兒女結婚之初,父母幫忙帶娃,教會一些持家的方式,情有可原;兒女結婚十年,小家非常穩定了,父母還要橫插一杠,那就不可理喻了。
父母要明白,自己作為親家,應該如何處理關係,別什麼都要管一管。
01
被父母干涉的婚姻,不會好過。
知乎上,有網友求助:父母總是干涉婚姻,怎麼辦?
她和男朋友在一起四年多了。男方條件還可以,也是同一座城裏的人。可是她的母親死活不同意。
母親性格很強,又很暴躁,總是用一些封建迷信來捆綁緣分,家庭運氣等。
經過很多次溝通,反正母親也不會改變態度。
雙方父母見面多次,見一次就吵一次。這還沒有結婚,日子就過不下去了,以後要是結婚了,這都不敢想啊。
有好心網友提議:“誰阻攔你幸福,就不是友軍,可以客氣,但不能妥協。”
誠然,兒女的婚姻被父母干預了,兒女不會大吵大鬧,是因為孝道,尊重老人,不是真的不敢。
事實上,親家、兒女家,其實是三個小家庭。三個小家庭,密不可分,又無法完全融為一體。
親家關係處理,直接影響到兒女和愛人的關係。畢竟,一對夫妻,在立場上,代表著兩對父母。
如果四個老人都很固執,都要求兒女如何,那麼兒女的婚姻,就受到了四個老人的干預,這如何過日子呢?
隨著時間的推移,兒女結婚十年過去了,應該是婚姻進入了“穩定期”。父母還在鬧騰,後果就更加嚴重了。
和我同村的三舅,過端午節,去了隔壁村的“親家”家裏。
這下好了,三家人鬧起來了,熱鬧,但是不知道誰有道理。
三舅的女兒,苦苦哀求,過去的事情,別扯了。這就明顯說明,三舅的做法是錯誤的。
畢竟,三舅是一個外人,不知道當時的具體情況。過分袒護女兒,是愛子心切,也是操之過急。
衝動是魔鬼。因為疼愛兒女,而衝動,就是大魔鬼。
02
親家相處,最好是“無動於衷”。
古人有句諺語:“親家登門,不值半文。”
很明顯,古人有處理親家關係的經驗——保持距離。
如何才能把距離保持好呢?不僅僅是空間距離,還要保持言行舉止、內心的距離。
第一,對閒言碎語,保持無動於衷,不去搭話。
十多年的時間裏,幾個小家庭發生了什麼事情,有什麼矛盾,都會被親戚朋友知道。因此,閒言碎語就冒出來了。
每一次聚會,都有人打聽各種破事。也有人嚼耳根,還有人嘲諷幾句。
親家也會說一些閒話,認為你某些事情做得不對,讓你怪難受的。
嘴巴在別人身上,你管不住。你可以做的,就是捂住自己的耳朵,或者打開自己的耳朵——一只耳朵進,一只耳朵出。
你的沉默,會讓大家都清靜一些,也體現了你的教養。
第二,對花點小錢,保持無動於衷,吃虧是福。
過節,親家一起吃飯,平時禮尚往來,或者也會有一些事情,要借錢。
如果你計較,那麼你會發現,自己永遠是吃虧的一方,對方總是佔便宜。
還是不計較為好,讓對方佔便宜吧。想一想,肥水不流外人田,錢繞一個圈,還在自己的大家裏。
第三,對各種舊賬,保持無動於衷,主動忘記。
過去,兒女結婚用了多少彩禮,親家鬧得多不愉快。買房的時候,又是一波爭吵。
婚禮上,也有不到位的地方。
幫忙帶娃,兩親家也有一些矛盾。
反著都過去了,你就不要去管了。如果親家提起來,你應該一笑而過。
你不回應對方,那麼過去的事情,就真正過去了。
我們都要朝前看。以後,兒女的日子多,過了十年的婚姻,還有一輩子。糾纏過去,這不是帶著一塊石頭過日子嗎?不必了。
第四,對子女盡孝,保持無動於衷,自己養老。
兒女結婚十年,到底給婆家父母的孝心多,還是給娘家父母的孝心多?
人心是一桿秤,總能發現自己是得到孝心不多 的一方。
比方說,過年,女兒給父母一千元,又給婆婆兩千。父母樂意嗎?這公平嗎?
作為女兒的父母,應該多一些理解,不要去對比。畢竟,父母的家境好;婆婆家境不好。
要知道:“禮輕情意重。”自己盡孝的東西,都是一份大禮,是一份感情,你要只論感情不論價格。
03
古人說:“不癡不聾,不做家翁。”
對於親家之間的事情,你反應越強烈,那麼你的態度就越惡劣。
兒女結婚十年後,親家也是老人了吧,你也老了吧,要學會關起門來過日子。
最好是,把大家庭的主角位置,交給兒女、女婿、兒媳,你就按照他們的安排去做,當一個配角。
做一個反應遲鈍的老人,這不是自己癡呆,而是難得糊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