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微醺夜話

害怕社交就真的是「社恐」嗎?

害怕社交就真的是「社恐」嗎?

如今,「社恐」一詞已經成為中常聽到的詞彙,大家總愛用這個詞來描述自己性格內向、害怕。 然而真正的社交恐懼症屬於精神疾病焦慮障礙的一個亞型,社交恐懼症與性格內向二者並不能完全等同。

社交恐懼症與性格內向有什麼區別

面對人際關係的壓力,社交恐懼症患者與性格內向的人都會表現出害怕社交,這導致二者很容易被混淆。 和性格內向,主要看這三個關鍵點:

第一,情緒的高度緊張。 社交恐懼症患者在社交時容易過度緊張、擔心,長時間處於懼怕社交的心理中,持續時間達半年左右。

第二,行為表現的異常。 社交恐懼症患者發病時會出現發抖、結巴、大汗淋漓、面色蒼白、臉紅、尿頻、拉肚子等癥狀。

第三,社會功能的損害。 社交恐懼症患者會極力迴避大多數的社交場合,明顯影響到了正常的,導致學習或工作任務無法完成。 而性格內向的人可能只在某些特定的情境下感到緊張害怕,如開會、公開演講等,並不會影響日常的人際交往。

需要注意的是,社交恐懼症並不是由性格決定的。 內向的人在公共場合不一定會感到恐慌,外向的人也可能因為有挫敗感的社交體驗而患上社交恐懼症。

適當增加社交可緩解焦慮

有人問,讓社交恐懼症患者經常置身於社交場合,讓患者習慣社交,疾病能治癒嗎? 答案是否定的。 如果患者願意主動嘗試,在自身可接受範圍內適當增加社交情境,可能會產生較好的治療效果。 但如果強行將不願意社交的社交恐懼症患者置於社交環境中,則可能損害其社會功能,加重患者對社交的恐懼。

其實,社交恐懼症患者會迴避大量的社交場合,比如有的患者擔心演講,就會盡量拒絕所有的演講,長此以往他會覺得演講這件事情特別可怕,肯定會出醜。 但是在這樣的情境下,患者並沒有會去驗證自己在演講過程中不會像他預想的那樣尷尬、出醜,並且可以很好地完成這件事情。 失去了驗證的會也等於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自救的機會。 因此,對於有社交恐懼症的患者,要適當地增加社交的情境、人群,從而説明自己更好地緩解社交焦慮。

治療方法

在產生緊張、焦慮情緒時,社交恐懼症患者首先要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相信自己能行,在自己可接受的範圍內去嘗試社交,驗證自己的能力; 然後可以通過深呼吸進行放鬆訓練,緩解自己的焦慮。

如果以上方法無法緩解癥狀,就需要尋求專業機構的説明。 通常來說,治療社交恐懼症可採用如下方法:

認知行為治療。 因對他人評價過分關心而害怕社交的人,可通過這種方法來消除對於社交與焦慮恐懼反應之間的條件性聯繫,在此過程中調整認知,改變對自己的負面評價,更加客觀地認識自己。

藥物治療。 根據患者的情況使用抗焦慮類、安定類藥物,但服用藥物的種類及劑量需要聽從專業醫生的建議,不建議擅自服藥。

真的很差嗎o(╥﹏╥)o哪裡不夠好呢(;′⌒`)持續改進ing(ノ ̄▽ ̄)哪裡不夠好歡迎留言評論以便我持續改進ヽ( ̄▽ ̄)ノ感謝你的鼓勵ヾ(◍°∇°◍)ノ゙ (46 votes, average: 4.76 out of 5)
Loading...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