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家朱光潛說過一段耐人尋味的話。
“一棵古松,木商看到的,是它作為木材的商用價值;植物學家想到的,是它的科目和屬性;畫家想到的,是它的形態和構造。”
古松是不變的,改變的是我們的認知。不同的認知,決定了古松的最終價值。
育兒也是一樣,父母把孩子當成什麼,孩子大概率會成為什麼。
父親作為家庭的頂樑柱,是孩子最重要的“托舉人”。
不得不說,孩子未來能走多遠,看父親的認知就夠了。
01
父親高瞻遠矚,孩子寧靜致遠。
明朝“吳中四才子”之一的文徵明,出生在一個文武雙全的家庭。
父親文林中進士,做官;母親祁守端是大家閨秀,琴棋書畫都精通。
按照傳統,父母都盼望文徵明成為人中龍鳳,能走科考的路。
事與願違,文徵明六歲的時候,除了爬,似乎不會別的,導致親友嘲諷。
七歲的時候,母親過世了,父親不得不把文徵明寄養在外祖家。
十一歲的時候,文徵明開口說話,然後被送到私塾。父親告訴周圍的人:“沒什麼,他是大器晚成的人。”
十九歲的時候,文徵明結交了當時的紅人唐伯虎——科考連續得頭名。
文徵明的仕途,卻總是不順,一直到五十四歲,還沒有什麼成就,落榜了九次。
好不容易混到一官半職,但是情商不太高,在翰林院工作的時候,處處被打壓。
有一天,內閣首輔楊一清走過來,說:“徵明啊,我和你的父親是朋友,你知道嗎?”
眼看,這是高攀貴人的機會,文徵明卻來了一句:“父親生前,沒有說過你呀。”
工作不好混,文徵明就辭官回到家鄉蘇州,在書畫方面,成就了自己,也帶來了收入。還形成了“吳門派”,八十多歲,還筆耕不輟。最難得的是,他從小時候到八十歲,都堅持抄寫《千字文》,以此提升自己的小楷。
作家馮夢龍說:“早成者未必有成,晚達者未必不達。不可以年少而自恃,不可以年老而自棄。”
名人諸葛亮說:“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要培養孩子,父親能夠走一步,看十步,就能夠引導孩子,奔赴詩和遠方。
若眼下很難,不要急躁,堅持讀書,鎖定人生目標,總會有出頭的那一天。並且,在遇到挫折後,可以變通,體現藝多不壓身。
允許孩子小時候跌倒,不夠優秀,更注重培養品格和耐力,有終生的精神財富。高層次的父親,會這樣做。
02
父親只顧當下,孩子得過且過。
“吳中四才子”之一的唐伯虎,命運就不那麼好了。
少年時,科考都拿第一,但是考進士卻因為到處喝酒、交友、吹捧才華,陷入舞弊案,從此斷送前程。當幾個親人過世,妻子離開後,他一蹶不振,沒有越挫越勇。
關於唐伯虎的家教,沒有太多的記載,但是從他常常和歌妓遊玩,還熱衷推杯換盞,就能夠看出一些端倪。
父親唐廣德是一個商人,在姑蘇吳趨坊皋橋開酒店謀生。請了老師,專門教唐伯虎讀書。可是生活管教方面,明顯不夠嚴格,也欠妥。酒店裏有三教九流的人,也影響了成長環境。
不夠自律的生活,對人格的修養不夠,應該是唐伯虎後半生窮苦的重要原因。父親唐廣德看出端倪後,說:“此兒必成名,殆難成家乎。”
看過一個故事,說唐伯虎邀約文徵明去太湖遊玩,小船上有好幾個歌妓。唐伯虎拍手,和歌妓互動,文徵明堅持要離開,不惜以跳湖來要脅。
等文徵明上岸後,唐伯虎玩得更嗨了,眾人哄堂大笑。
從故事裏,人生成長過程的對比,差距就出來了。
有句話說得好:“人生中只要有捷徑,捷徑很快就會成為唯一的路。”
當一個人從小就享受到了當下的成果,那麼他就會什麼都求“速成班”。父親也樂得清閒,看到孩子輕輕鬆松賺錢、開心遊玩,也認為對了,背後的問題很嚴重。
作為70後,我在上初中的時候,很多同學說:“讀書不如打工,讀完高中去,不如初中畢業就去。”
事實上,很多父親也想孩子少讀書,儘快打工,緩解家庭經濟負擔。
一晃,我們都四十多歲了,初中畢業和大學畢業的同學,差距越來越大。打工和創業的同學,差距也很大。
多少同學,因為父親不允許他讀書,丟掉了高中錄取通知書,去了城裏打工,遺憾終身。
父親看不到遠方,沒有趨勢判斷力,會害了孩子。
03
提升認知層次,是父子共同的責任。
老話說:“上陣父子兵,虎父無犬子。”
要提升層次,其實是兩代人的責任。古往今來,不乏有無知父親,倒逼孩子獨立成長。比方說,北宋宰相呂蒙正,從小被父親趕出家門,但是他做官後,仍舊孝順父親。
作為父親,不要顧及眼前的困難,要考慮未來幾十年發生什麼,孩子的定位是什麼。
父親要努力讀書、謀業,為孩子提供成長的經濟基礎,更要以身作則,修養自己的德行,成為孩子的榜樣。
在自己負債累累的情況下,也要保持精氣神,不要失去鬥志。
作為孩子,在好的原生家庭裏,奮力走向前。借助家庭的力量。
若是家庭很糟糕,應該遠離家庭,自己去發展。比方說,堅持讀書,反對父親讓自己輟學;堅持賺錢,拒絕和父親混日子。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機遇,也有不同的成長環境,不能一模一樣。關鍵在於智慧的碰撞和融合。同心同力,互相促進,就最好了。
作為母親,要學會敲邊鼓。做好父子的中間人,調和矛盾。當父親認知太差的時候,應該站出來,而不是聽之任之。
“羅森塔爾效應”告訴我們,所有的積極暗示,都能夠成就一個人。並且,誰都不是局外人。
04
《教父》中有句臺詞:“花半秒鐘就能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註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
孩子走多遠,三歲看到老。“看”的不是孩子一個人,還要看父親的認知,母親的呵護,家境的改善。
這年頭,金錢多少是層次高低的標準,更重要的是,能否把金子當玩具用。
好父親,如同一座山,讓孩子登高望遠。
好母親,如山路旁的一盞燈,讓孩子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