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是會互相吸引的,也會互相感染。
朗達·拜恩在《力量》中寫的一段話:“每個人身邊都有一個磁場環繞,無論你在何處,磁場都會跟著你,而你的磁場也吸引著磁場相同的人和事。”
作為母親,在家承擔了相夫教子的任務,還是陪讀的主力軍。若母親自身的磁場很糟糕,那麼身邊的孩子,就會被污染。反之,一個充滿正能量的母親,隨時可以給孩子春天和陽光。
在日常生活中,母親的性格和孩子是否出色,具有因果關係,需要重視。
01
藤蔓型性格:一直不鬆手的母親,養不出自強自立的孩子。
有一棵古老的黃檀樹,十多米高。
有一天,一只鳥帶來一顆種子,落在樹根。
一陣春風,又一陣春雨,種子發芽了,成為了一根瘋長的藤蔓。
藤蔓環繞著古樹,一圈又一圈。
過了一兩年,古樹枯萎了。
生活中,總有一些父母,把孩子困在自己的格局裏。母親牽著孩子的手,學會了走路,又送孩子去上學。
等孩子讀完大學,找對象了,還沒有和母親鬆開手。
孩子遇到了喜歡的人,母親若是不同意,那就沒戲了;孩子工作的收入,都在母親手裏;孩子去會見朋友,也要母親允許……母親的控制欲,就像一根無形的藤蔓,讓孩子感覺到窒息,源源不斷地吮吸孩子的養分。
母親把孩子當成了手心的寶,開口閉口就是:“我都是為了你好;他還是一個孩子。”
教育家盧梭說:“孩子們生來就是人,並且是自由的;他們的自由屬於他們自己。除了他們而外。任何別人都無權加以處置。”
孩子在長大,母親在慢慢放手,這才是最真實的教育。
東漢末年,劉備和母親相依為命,靠賣草鞋草席為生。雖然家庭窮,但是母親“縱容”劉備,做一個樂善好施的俠客。
劉備成年後,母親語重心長地說:“大男人,應該有四方之志。”劉備聽了,就外出求功名,找機會,建立了蜀漢。
母親一次次送孩子出門,終於在某個路口,消失不見,這不是殘忍,而是讓孩子做孩子,比把孩子困在“手心”,好一百倍。

02
刺蝟型性格:情緒暴躁的父母,養不出沉著冷靜的孩子。
看過刺蝟嗎?他們稍微有風吹草動,就會劍拔弩張,變成一個刺球,隨時都要攻擊。
有的母親,不管孩子提出什麼要求,或者孩子做了什麼事情,第一時間就會“罵罵咧咧、否定、怨恨、暴躁”,接著就是不分青紅皂白地罵一頓或者揍一頓。
有句話說得好:“遇事的第一反應裏,藏著你的人生格局和人品。”
像刺蝟一樣的母親,只會讓孩子害怕,什麼都要低頭。等孩子大一點點的時候,難免會和母親對著幹,也變成一只刺蝟。
一大一小兩只刺蝟,這日子是沒有辦法過的。母親有多暴躁,孩子就有多兇狠;孩子要往西走,母親一定會攔住;母親讓孩子往東走,孩子偏要往西走。
母親不是聖人,不能精准判斷孩子的一切。尤其是孩子背著母親做的事情,總得耐心問幾句,才能判斷對錯。
比方說,放學時,下雨了,孩子去幫隔壁村的某某收稻子,導致回家晚了一些。母親在家,急的團團轉,但是不能立馬就批評。一批評,孩子的好事,就被否定了。
精神病學家托馬斯·薩斯說過:“當一個孩子意識到他不僅有堅持真理的權利,而且有犯錯誤的時候,他就已長成了大人。”
凡事冷靜幾分鐘,讓孩子說一說,母親也及時引導。從而孩子知道判斷對錯,也能夠性格溫和。
和顏悅色,永遠是家庭需要的元素,也是社交需要的品格。

03
棉花型性格:太過天真的母親,養不出辦事老練的孩子。
宮崎駿在《哈爾的移動城堡》裏,塑造了一個叫索菲的形象。
索菲是一個美少女,因為得罪了女巫,被變成了一個九十歲的老太婆。
有蒼老的身體,也有天真浪漫的孩童性格。
人們對此非常嚮往,希望自己就是那個永遠都天真爛漫的索菲。
但是我們回到現實,一個中年母親,說著幼稚的話,辦事特別天真,這是很可怕的。
比方說,有人給孩子糖果,孩子天真地相信對方是好人,這就可能被騙了;孩子拿走同學的錢,母親認為是開玩笑而已。這就造成孩子是非不分,不知道自己已經到了要承擔責任的年紀。
像棉花一樣的母親,心總是柔軟的,看什麼都覺得是春花。這就和古人說的“防人之心不可無”是相違背的。
如果孩子在學校抽煙喝酒,賭博,母親還天真地以為,這是“鬧著玩”,這就在助紂為虐了。
有句話說得好:“心軟真要命,心狠事事順。”
養育孩子,是讓孩子從天真走向成熟,而不是一輩子都不成熟。

04
哲學家尼采說:“與惡龍纏鬥過久,自身亦會成為惡龍。凝視深淵過久,深淵將回以凝視。”
在我們稱讚母親的時候,也要看到一些惡劣的母親。孩子一次次凝視惡劣的母親,那就自己也會變成惡人。
毫無疑問,若要孩子出色,母親就應該學會釋放正能量。
細緻耐心的母親,培養了工作扎實,學習認真的孩子。
頭腦冷靜的母親,培養了善於思考,情緒穩定的孩子。
懂得放手的母親,培養了獨立自主,敢於走遠的孩子。
言語中肯的母親,培養了態度公正,遵守規矩的孩子。
常常內觀的母親,培養了判斷是非,能夠自身的孩子。
母親們,每一天對孩子的言行舉止,都要想一下有什麼影響,就能夠把握分寸了,也能釋放正能量了。
教育孩子,其實也是母親成長的一個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