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國王,要出門很久。
臨行前,他給身邊的三個僕人,每人一錠銀子,並要他們去做生意。
國王回來後,第一個僕人彙報,賺了十錠銀子,得到十座城的獎勵;第二個僕人彙報,賺了五錠銀子,得到五座城的獎勵;第三個僕人,一分錢都沒有賺,一錠銀子的本金,被收回。
國王說:“凡是少的,就連他所擁有的的也要一併奪過來,凡是多的,還要多給他,多多益善。”
這就是“馬太效應”——讓強者更強,讓弱者恒弱。
生活中,我們也會發現類似的情況。
比方說,一個班級裏,讀書成績厲害的人,可以得到老師的獎勵;成績差的,要被罰掃地;一個地方,做生意做大做強的人,總是拿到各種地方補貼;而生意失敗的人,多半要被追債了。
言歸正傳,社會裏,有很多的家庭,我們進行歸類,就是兩種:第一,生兒育女的家庭;第二,不婚不育的家庭。
從多角度觀察,就會發現,那些生兒育女的家庭,確實存在很大的經濟困難,也會讓成年人很煩惱,但是他們的家庭,卻更容易蒸蒸日上。這就是馬太效應在發揮作用。
01
生兒育女,會讓人努力生活。
就拿我的父親來說,在婚前,他常常酗酒,種地也特別沒有耐心。
到了三十多歲,也沒有成家,他就更加沮喪了。
快四十歲的時候,他結婚了。這忽如其來的幸福,讓他打起精神,開始努力耕種,還去學了木工。
是生活的壓力,還有婚姻的幸福,育兒的責任,累加起來,讓父親變得積極。
社會上,很多人都有類似的情況。但生兒育女之後,就會想:“我為了兒女的未來,也要拼一拼。”這樣的想法,會讓人振作。
北宋的蘇軾,被貶黃州的時候,很是低落。他的愛人朝雲,在黃州生下孩子,蘇軾開始在精神上,逆襲。寫下了《洗兒詩》: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他開始反思自己,也承擔起頂樑柱的角色。
古人說:“人不激,不奮;水不激,不躍。”
結婚生子,是對中年人莫大的一次激勵,讓強者更強,讓弱者變強。
02
生兒育女,促使愛情變得牢固。
德國有一位漫畫家“埃·奧·蔔勞恩”。
因為他畫了很多諷刺當朝政府的畫,被打入大牢。
出獄之後,長期找不到工作,非常迷茫。妻子也常常責怪。
就在他不知所措的時候,兒子的一段話,讓他積極起來。兒子說:“看到老爸那麼努力工作,常常很晚回家……”
後來,他的漫畫《父與子》,風靡全球。當然,他的家庭也富有了,愛情也牢固了。
一些夫妻,習慣說:“要不是為了孩子,我早就離婚了。”
甚至有一些夫妻,出現了第三者的,但是他們選擇了原諒。因為怕孩子沒有了父母的愛,無法好好成長。
孩子是婚姻的紐帶,不可否認。
有些人,嘴上說要丁克,但是後來離婚了,並且再婚之後,有了孩子。隨著年紀的改變,人對婚姻和家庭的觀念,是會變的。畢竟,怕孤獨,是人的本性;愛一個人,就要有結果,也是。
03
生兒育女,是存儲晚年的福氣。
當年老了,若是身邊一個人都沒有,日子怎麼辦?
也許你會說,你有錢,還有老伴。
老伴真的不會陪你一輩子,也許會先走一步。或者你先走。
剩下的人,會很孤單。
錢的話,不是萬能的。你有錢了,但是你病了,昏迷不醒,誰來負責給你簽字,決策?誰來給你送最後一程?
你可以請保姆,但是你動彈不得的時候,無法 保證保姆是全心全意伺候你的人,也許是盯上了你的錢財。
就是住養老院,有兒女的老人,常常有人來看,來監督生活的環境;沒有兒女的老人,就一直孤獨了,生活如何,完全是外人說了算。
中年時有多瀟灑,晚年時就有多淒涼。這是一報還一報。反過來,中年時為兒女多操心,晚年就有多暖心。
04
生兒育女,是一個家庭的底氣。
在封建時代,很多地方有“吃絕戶”的習俗。
也就是無兒女的家庭,老人過世了,就村裏人都來送葬,然後吃吃喝喝之中,把錢財瓜分。
在農村,一些只有女兒,沒有兒子的家庭,也會被村裏人歧視。等女兒都出嫁了,就有吃絕戶的打算。
現在,兒女都是傳後人,大家的觀念也變了。但是無兒無女的家庭,似乎還是矮一截。
別人努力生活,給兒女留下豐厚的基業;你努力生活,卻沒有兒女,那家庭還有什麼希望呢?
《千字文》中說:“榮業所基,籍甚無竟。”
家業是需要有根基的。最好的根基,就是一代一代都有人繼承,有人發揚光大。
05
愛默生說過:“家庭是父親的王國,母親的世界,兒童的樂園。”
人在中年時,賺錢難,工作難,不育兒的話,會輕鬆很多。
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人慢慢變老,曾經輕鬆的日子,會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孤獨、失望。
作為普通人,最大的意義,就是送走養我的人,養大我養的人,珍惜愛我的人。
當我們很累的時候,回到家,聽到兒女喊爸爸媽媽,疲憊就消失了。來日,又是活力滿滿的一天。
大部分的時候,讓一個人變強的,不是金錢、地位,而是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