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裏,烏鴉總是呱呱叫,被大家討厭,非常傷心。
一天早晨,烏鴉決定搬家,離開這片傷心之地。
鄰居鴿子說:“你不改變自己的聲音,走到哪里,都沒有安身之地。”
這就是“烏鴉定律”。
一個人如果不改變自己,而是一味逃避現實,或者抱怨社會,解決不了問題,還會變得更加糟糕。
追求幸福的人,不是一路順風,而是坦然面對一切,積極求變。
家庭裏,如果兒女三十多歲了,還找不到對象,那就有很大一部分想法,和烏鴉“如出一轍”。
作為父母,不能整日如烏鴉叫一樣,嘮嘮叨叨地責怪兒女,而是幫助兒女變好,這就對了。
01
審視自己的過去,有錯就改。
有一句耳熟的話:“蛇不知自己有毒,人不知自己有錯。”
蛇是低端動物,因此不能思考,也無法描述自己的結構。做什麼都借助本能。
但是人不同,要依靠智慧去生活,哪能什麼都隨著自己呢?
《易經》中說:“窺觀女貞,亦可醜也。”
一個女子,從門縫裏偷偷往外看,這是有利的。但是對於君子來說,就顯得醜陋了。
三國時,魏國的名士山濤、嵇康是朋友,常常一起喝酒。
山濤的妻子韓氏很好奇,躲在門後看了看嵇康。
等嵇康離開後,韓氏說:“君才致殊不如,正當以識度相友耳。”
對韓氏的做法,人們都點贊。在封建時期,女子是不能隨便拋頭露面的,把自己藏起來,這是愛惜名譽,堅守婦道。
現如今,如果我們再從門縫裏看人,那就會把人看走眼,是狹隘的認知。
作為堂堂正正的人,看人要大大方方,更要全面。看過了別人,再看自己,比較一番,就能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找到自己的錯誤。
三十歲都沒有找到對象,就回頭看“自己”。為什麼錯過了緣分,是言語太粗暴,還是眼光太高,還是對人吹鬍子瞪眼?
幸福要向內求,眼睛也要多“內觀”。知道自己的分量,就可以定位“門當戶對”,也能夠提升自己,讓自己遇見更高層次的人。
觀察自己,還可以通過和家人溝通,聽從大家的批評。正是,忠言逆耳利於行。
02
利用當下的時光,形成正確的習慣。
《禮記·大學》中講:“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過去的機會弄丟了,就算了,與其歎息不止,不如用歎息的這點時間,去讀一本書,出去走走。
從客觀來分析,很多找不到對象的人,有兩個不好的常見的習慣。
其一,把找對象的條件,定得太模糊了。
比方說,小花找對象,就要一個高高瘦瘦的男孩,收入還不錯,也愛自己。
高高瘦瘦是多高,多瘦?收入到底是多少?愛自己,多愛?都是說不清的。
若是改一改,變成“身高一米七到一米八,體重一百二到一百六,月收入五千以上,有孝心”。就算有了具體的標準,也能夠找到具體的人。
其二,把找對象的條件,定得太死板了。
再說一說小花,若是把條件定為“一米七到一米八”,那麼一米六九、一米八一的男孩,要不要?若是不要,就說明太死板了。
還有一些人,自命不凡,把條件定得很高。
在工廠裏打工的女人,也要找白馬王子。苛求對方是公務員、有房有車、父母能夠退休、月收入八千。女人要明白,有很多人符合條件,但是符合的人,很難看上你。
當然,還有見面就要海吃海喝、說話就像罵人、眼睛一直盯著手機、談一些庸俗的段子等習慣,也是要嚇走對象的。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知道挑選對象的習慣不好,那就積極改正,從當下開始就好了。
具體來說,可以多做好事,孝順父母,積極溝通,簡單生活,調整找對象的條件……只要自己帶著光芒,那就不愁沒有對象。
“要留住一匹白馬,不是去追馬,而是種下一片草”,這就是好習慣的力量。
03
謀劃未來的局面,凡事心中有數。
古人雲:“成大事者,首重格局。”
一個人可以走一步看三步。那麼每一步都很穩,也能讓幸福很長久。
好的戀情,其實都是有一些小心機的。很多的偶遇,本質上是自己安排好的。
明代作家淩濛初,寫了一個叫周國能的男人。
他是下棋高手,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對本地的女子,都不愛。
為了找一個有同樣愛好的女子,他長途跋涉,去了遼國。因為他打聽到,遼國女棋手妙觀。
到了遼國後,他設置擂臺賽,故意吸引妙觀來挑戰。一來二去,兩個人就戀愛了。
詩曰:“國手惟爭一著先,個中藏著好煙緣。”
找對象也如下棋,要去佈局,而不是坐等別人來相親。
我們不確定會遇到誰,但是出門去,就會遇到人。不同的地方,遇到的人不同。
工廠有打工人,工地有農民工,辦公室有秘書,門店有老闆……選擇和你般配的圈子,機會自然就來了。
04
實業家稻盛和夫說過:“我的人生真正開始走運,是從我停止抱怨時開始的。”
找對象結婚,其實是人生的一份事業,不是一直在浪漫的氣氛裏生活,也不是畫餅充饑。
人過了三十歲,還沒有辦成事,真的不要抱怨;作為父母,也不要指責、謾罵。
把家庭裏“呱呱呱”的聲音去掉,製造一些和諧的音符。一家人都變陽光了,喜歡陽光的人就來了。
種下梧桐樹,自有鳳凰來。
全家變貴人,贏得貴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