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中年人以為,老人得到了照顧,就是幸福的。
其實,只有自己老了,也經歷了,才知道幸福與否。
正如思想家愛默生說的:“旁觀者眼裏的悲劇未必是受難者心中的悲劇。”
當我們老了,過了七十歲之後,出現以下幾種情況,比兒女不孝,更加痛苦。
01
老兩口被兒女分開供養,餘生活成了“寡人”。
網上看過一個畫面。
貴州某地的一對老夫妻,他們相濡以沫幾十年。
兩個兒子,也很有出息,在外地混出了名堂。老人也以兒子為驕傲,被街坊鄰居點贊。
老夫妻很老了,不能幹活了,養老的問題就很明顯了。
如何讓老人安穩地過餘生,兩個兒子商議,每個人領養一個。這樣做,也顯得很公平,老人也同意了。
可是分別的時候,老兩口泣不成聲。
老丈夫說:“這一別,就是永別,多保重。”
原來,兩個兒子在不同的地方工作——大兒子在江蘇,小兒子在北京。母親去江蘇,父親去北京。
隨著時代的發展,年輕人外出創業致富,已經是常事了。
老人的幾個兒女,不在一個地方工作,一點都不奇怪。這就給老人養老,帶來了困擾。
如果單獨去某一個兒女家,就給該兒女很大的負擔。如果分別去不同的兒女家,這就意味著長久的分別,也許一次分開,就是“生離死別”。
俗話說:“少年夫妻老來伴。”
這七八十歲的人,身邊有一個伴,能夠聊聊天,也能有幸福感。彼此啰啰嗦嗦的,也不會嫌棄。
沒有伴侶的老人,就算在熙熙攘攘的人流裏,也是孤獨的。他找不到可以說真心話的人。
孝道踐行的過程中,把一對老夫妻分開供養,是減輕了兒女孝順的壓力,但是也增加了老人分別的痛苦。
到了不同的地方,老人若是得知老伴有什麼病痛,自己也不能去看看,這內心的痛苦,可能讓人徹夜難眠。可是兒女怎麼能理解呢?
老人的痛,也不能都告訴兒女,畢竟兒女也無法隨時開車或者搭車接送老人。各有各的難處,老人只能讓步,隱忍,在思念的煎熬中度過餘生。
02
老人被兒女輪流供養,頻繁在幾家搬動。
隨著時間的推移,老夫妻之中,總有一人會先走一步。
後走的人,如何養老,這終究是要麻煩兒女的。
有的家庭,採用輪流供養老人的方式,給老人最後的體面。
老人這個月在大兒子家,下個月在小兒子家。若有三個兒子,就三家輪換。有的家庭,女兒也會參與到輪換之中。
到了月底,下一家就來接老人了,孝道就體現出來了。
在農村,輪流供養老人問題不大。因為幾個兒子都在一個村裏住,誰家都很熟悉。
但是現如今,兒子們多半不會在村裏,而是在城市。或者有一個兒子在城裏,一個兒子在鄉里。
老人每一次輪換,無疑是“長途跋涉”。
從鄉村到城市,從一座城市到另一座城市,老人會適應嗎?一個地方都沒有搞清楚情況,就去了下一個地方。
更糟糕的是,有的兒女,不會準時來接。而是拖幾天。這就導致上一家很不樂意了,把“氣”會灑到老人身上,臉色是很難看的。
老人真的病入膏肓了,被兒女們搬來搬去,這其中的滋味,應該是不好受的。
在搬動的過程中,人就如行屍走肉一樣。
人的生存,需要和地方的 環境融合。記得有一個詞語叫做“水土不服”。
老人到了新的地方,一旦無法適應,病痛就會加劇。比方說,長期在南方的老人,在冬天沒有那麼冷,受得了;如果到了北方,恐怕就受不了。
到了七十歲之後,老人還變成流動人口,不是自己走動,而是被搬動,難啊。
03
老人臥病在床,還很長壽,變成了兒女的累贅。
很多老人都追求“長命富貴”。
晚年的日子,無憂無慮,多活幾年,就賺了。
其實,健康的情況下,多活幾年,是有福氣的,若是病懨懨的,這肯定不幸福。
問題是,老人生病了,但是生命還好好的。臥病在床十幾年的老人是有的。
和我同一個社區的張媽,七十二歲的時候,和老伴去郊區種菜,摔了。之後,張媽就如同植物人一樣,動彈不得,只能躺著。吃東西要人喂,屎尿要人接,翻身靠人搬動。
張媽只有思維是清楚的,家裏誰來了,有什麼事情,都知道。只是身體和思維不協調,也只能用面部表情,和支支吾吾的話來表達。
一開始,張媽靠老伴的照顧,日子也還好。老伴八十歲的時候,就走不動了,無法承擔照顧任務。
這下子,張媽的兩個女兒,承擔了照顧的任務。看著兩個女兒白髮蒼蒼,日漸消瘦,張媽總是以淚洗面,深深自責。
張媽還沒有過世,大女兒就一病不起,早走一步。
毫無疑問,張媽的晚年,是一場悲劇。雖然活到了八十多歲,卻一點品質都沒有,還給兒女帶來了痛苦。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但是老人無法把握自己的壽命啊。
04
歲月無情催人老。
與其等著自己變老,還不如謀劃養老。
一家人,對養老的問題,及早準備,有方案,比在老人走不動的時候,再去扯皮,好多了。
其一,老兩口健在的時候,需要兒女贍養,應該安排他們在一起生活。大家攤派費用,另外給出力的人,一些保姆費,比較合理。
其二,有條件的家庭,可以請 保姆照顧老人,而不是把老人強行放到哪一個兒女家裏。有好的養老院,也是可以的。
其三,老人在四五十歲的時候,要準備養老金,存款,房子,注重健康問題。在經濟上儘量不麻煩兒女,單純在養老安排上麻煩兒女,總是好很多;老人有錢,養老問題,自己也能做主。
其四,老人在健康的時候,多幫助兒女,讓兒女家的條件好一些。一些很有本事的兒女,獨自贍養老人,也不是不可以。
好的家庭,父母謀生用心;兒女本著良心;大家將心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