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何組織中,領導與下屬之間的關係都是複雜而微妙的。
職場中,有融洽的上下級關係,當然也存在讓領導相當不爽的下屬。
領導要想有效實施自己的管理思路,需要下屬的充分配合。
對於不能貫徹自己管理意圖的下屬,領導可能需要其進行整治,甚至要施展手段,迫其離開。
打壓、穿小鞋、訓斥,都是不入流的手段。有心機的領導,只會“溫水煮青蛙”,讓下屬不知不覺著了道,最後自己主動離開。

一、將下屬的工作從核心業務中分離出來
工作的目的是賺錢,賺更多的錢。但賺錢的方式卻不是工作本身,而是在工作中不斷積累更強的賺錢能力。
所以當領導想要整治某個下屬時,會從這個核心下手,讓下屬的個人能力趨於停滯甚至後退,逼下屬另謀高就。
一種常見的方法是逐漸將該下屬的工作內容從核心業務中剝離,安排一些輔助性的工作,比如整理資料、處理一些流程性事務等。
這樣做,是一種“軟著落”,可以降低下屬的重要性和影響力,讓下屬在團隊中變得可有可無,從而保持團隊工作的穩定性。
同時,輔助性的工作,已經完全脫離了原本業務,使下屬專業水準無法成長,讓下屬陷入落伍、淘汰的恐慌中。
下屬應對策略:
1、保持專業態度
雖然工作內容的變化不能如意,但下屬都應保持高度的專業性和責任心,確保每一項任務都能高質量完成。
這樣做可以展現自己的職業素養,保持良好的工作心態。
2、主動與領導溝通
問題的癥結還是在於領導的關係,所以要盡力解決這個問題。
如果感覺到工作內容的調整可能對自己產生不利影響,下屬應主動與領導溝通,表明積極態度,尋求和解。
3、自我提升
在工作之外,利用空閒時間學習和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
這樣,即使被調整到邊緣崗位,也能保持競爭力。

二、不對下屬做出任何正面回饋
一個人的工作成果,是由工作能力和工作心態兩方面決定的。領導在整治下屬時,肯定會兩方面打擊。
領導打擊下屬心態最有效的方法,是避免給予下屬任何形式的正面回饋。
這種方法與直接給予下屬負面回饋不同,它更加溫和,不至於讓下屬有太大反彈,而對團隊工作產生太多影響。
但它卻能讓下屬陷入迷茫和不安,在缺乏明確的指導會使下屬難以改進和提高。讓下屬無法判斷自己的工作得失,容易自我否定。
下屬應對策略:
1、定期自我評估
制定明確的工作目標,以客觀的結果為依據,定期自我評估進度和成果。
這樣可以幫助自己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被外界的沉默所迷惑。
2、尋求其他人的意見
如果長時間沒有收到領導的回饋,下屬可以主動向同事、客戶或供應商等相關人員請教,瞭解自己的實際工作表現和需要改進的地方。
3、創造回饋機會
主動創造機會,比如工作報告、專案進度彙報等方式,向領導提供回饋的機會。
堅持不懈地依靠這種主動性,改變領導對自己的印象。
也能在“不厭其煩”的主動溝通中,促使領導給出必要的指導。

寫在最後:
有水準的領導,對不順眼的下屬,從來都不是聲色俱厲、冷言冷語。
他們會優先保證團隊的穩定和和諧,使用更加溫和的手段,讓下屬不知不覺間被邊緣化、心態不穩,從而主動求去。
在面對領導這樣的整治手段時,下屬應保持冷靜和理智,採取積極的應對策略。
通過有效的溝通和不斷的自我提升,下屬不僅可以化解困境,還可能因此獲得更多的成長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