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農村父母,自己老了,可以去城裏幫兒女帶娃,又能夠享受隔代親,也許以後也在城裏養老,一舉多得。
這好事,要持續下去,老人還得盡心盡力,別把一切當成理所當然。
老人出生的年代,成長和生活的環境,和城裏,往往會顯得格格不入,也不懂城裏人的套路,稍不留神,就會好心辦壞事。
因此,建議老人帶娃出門,做到“三不忘,三不說,三不理”。
01
三不忘,安全第一。
人老了,記性不太好,難免會丟三落四。
但是安全的因素,是一定不能忘記的,還要把其變成習慣。
出門之前,想一想,自己忘了什麼?遲疑一分鐘,對自己沒有壞處。
不忘手機。
現在的人,若是沒有手機,就像失去了方向標一樣。萬一兒女聯繫不到老人,也看不到孩子,這就會很急躁。
就算老人安全帶娃回來了,兒女也會發火。畢竟,失聯一兩個小時,老半天,在城裏,不是鬧著玩的。
還要看看,手機有電嗎?不要帶沒有電,或者即將沒有電的手機。
不忘帶一點現金。
萬一手機丟了,或者沒有電了,這出門去哪里,就很不方便。
城裏,坐車,購物,甚至吃喝小東西,都要花錢。平時,大家都用手機,掃一掃就可以了。
但是手機不能用的情況下,這現金就尤為重要了。關鍵時候,還可以打車回家。
不忘“孩子不離視線範圍”。
多少老人,半路上遇到老熟人了,就瞎聊。這孩子在一邊,自己玩耍。不留神,孩子到了車道,或者去看好奇的東西了,微信就來了。
不讓孩子離開視線範圍,並且保持可控的距離,這是很有必要的。
萬一有問題,一個勁步走過去,還能及時抓住孩子。
另外,遇到熟悉、不熟悉的人都不要輕易把孩子交給對方抱。防人之心不可無啊。
車水馬龍的城市,確實有很多好玩的地方,也有很多專門給孩子玩的地方。但是我們要明白,好玩建立在安全的基礎上,別大意。
02
三不說,沉默是金。
很多老人,出門也不會走遠,就在社區,或者附近的公園裏。
去同一個地方的次數多了,熟人就多了。聊天,自然是少不了的。
一批老人,一起遛娃,這也是常見的事情。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就是這樣的道理。
聊什麼呢?不要信口開河,要努力帶來正能量,減少人與人的內耗。
不說家醜。
家醜不可外揚。這道理,亙古不變。
老人在兒女家,會知道兒女的婚姻有什麼問題,工作有什麼不好,社交有什麼難題。
人的眼睛是很奇怪的,好事看不到,醜事看到一大把。
老人在家,怕兒女嫌棄,因此隱忍了一些醜事。到了外頭,就誇誇其談了,把家醜說出來,讓大家評評理,或者是一種不吐不快的滋味。
醜事說了,大家也表示同情,給出了評價。同時也會留下很多的談資,導致醜事被傳出去,讓家庭的名聲毀掉。
家裏的醜事,隱藏起來,給外人一個和諧,友愛、積極的形象。這不是虛偽,是睿智。
不說他人的孩子的缺點。
“你家孩子,頭上有傷疤,恐怕會影響到智商。”
“這孩子,兩歲了,話都說不好,要去檢查啊。”
“看你這孩子,太胖了,是肥胖症吧。”
以上這樣的聊天內容,很多老人都有過。殊不知,這就是揭露了他人的孩子的醜。
誰家的大人,不把孩子當成“手裏的寶”?你總是說缺點,這不是把人家的寶,傷害了一次。
你是說了真話,但是別人不愛聽。人家就喜歡虛偽的話。
沒事多點贊人家的孩子,這樣才會讓關係融洽。
不說貶低自家孩子的話。
有一種習慣,叫“滅自己威風”。
農村的老人,喜歡讓自己的孩子低人一等。開口就說:“這是我家犬子。”
有的老人,故意給孩子取小名“二狗、狗蛋”等。老人以為,這是賤的體現,是讓孩子好養。其實是迷信思想,還把孩子的自尊心,打碎了。
就是老人說“孩子不聽話,學習差”之類的話,都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別在他人面前,如此評價。
要給孩子足夠的面子,展示孩子的優秀,這才能讓孩子底氣十足,自信生活。
嘴能吐春風,也能吐刀斧。如選擇,應該隨時記住。
03
三不理,減少麻煩。
網上看過一句話:“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獄無門闖進來。”
沒有的事情,你都要找出來,惹過來,這不是自討苦吃啊。
你把亂七八糟的事情,帶到了自己的家裏,這就讓家人都痛苦,都過不好。
老人要習慣“各人自掃門前雪”的生活模式。
不理街上的稀奇事。
人有好奇心,喜歡湊熱鬧。老人抱著孩子,去人擠人的地方,稍不留神,麻煩就來了,也許老人都沒有辦法保護孩子了。
比方說,大街上,有兩個車剮蹭了。老人和孩子靠近,萬一遇到二次事故,這不是自討痛苦?
不理反復找聊天的陌生人。
“無事不登三寶殿”,一些總是找老人聊天的陌生人,肯定不是好人。
看到老人帶娃,就說“如何避災、有小禮品”,肯定是騙子。
除了家人,對誰都不要深信不疑。陌生人扯什麼,你一定走開。
不理麻將館,免費領東西的地方。
有的老人,打麻將去了,把孩子放在門口,一轉眼就丟了。
有的老人,就喜歡免費的東西,到處去領。孩子少管了一分鐘,問題就來了。
04
帶娃,會帶來很多的快樂,也會隱藏很多的禍患。
農村老人進城,要迅速轉變角色,別把自己還當成農村人。
農村,隨時去串門,孩子交給鄰居管一天,去誰家蹭飯,和村裏的玩伴一起玩幾個小時,都是可以的,城裏就不一定行得通。
人啊,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跟著環境去改變生活方式,順順利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