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和生活中,沒有人會真心喜歡一個懦弱的人。
如果你表現出了膽怯、卑微或諂媚,那你將會遭受到這世間最深的惡意。
怯懦只是一種心理上和行為上的習慣,是可以改的。沒有人,天生是慫人!

1、不能太怕事
絕大多數人的怯懦,都是害怕事情變得更糟。為了不承擔更大的後果,寧願自己承受更小的損失或委屈。
其實任何一個正常人,都無法面對不可收拾的後果,只是看誰先認輸。
我們要清楚,這個世界上,90%以上的人是可以得罪的,80%以上的後果,是輕微且可以承受的。
慫人,只是過分放大了事情的嚴重性而已。
也許我們在媒體中,看到了不少案例:原本只是很小的事情,但隨著事態的升級,最終釀成悲劇。
先不說這種事情的概率比買彩票中頭獎還要小。就看看這種事情的發展過程,也可以看出,它是逐步演化的,其間有無數次可以摁停的機會。
怕事的人,反而躲不過事。你看那些在學校一直被欺負的孩子,全都是因為怕事才其被迫“惹”上事的。
2、不要太懂事
太懂事的人,總讓人心疼。為什麼讓人心疼?因為這種人,吃虧唄!
做人千萬不要太懂事,不要總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要總考慮別人的感受而委屈自己。
教養只能給有教養的人。對於那些沒有教養的人,打敗魔法的只有魔法。
你顧全大局、忍氣吞聲,別人肯定不會這麼看,他們會認為你好欺負,會踐踏你。
你不爭不取,深明大義,在別人的眼睛裏就是傻不拉機,向你索取是理所應當,不欺負白不欺負。
他們會恬不知恥地說:你是個好人,你應該無私奉獻,你應該為他們所代表的“大局”考慮。
3、不要太真實
亮出的底牌就不是底牌。做人要想被尊重,就必須要讓別人“摸不清”。
我們需要隱藏真正的自己。
平時,要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表情,不要把自己的真實心境,都寫在臉上。
高興也好,憤怒也罷,這些情緒都不要輕易表露出來。
要根據環境的需要,如果環境需要你表現出悲傷,哪怕你心裏在大笑,臉上也要一臉悲戚。

4、不要太附和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只是勇敢的人會堅持自己認為對的想法,而怯懦的人,容易附和別人的想法。
我們不要別人說什麼就是什麼,要有自己的主見。否則,誰都可以說服你、訓斥你、拿捏你。
最主要的,是不要跟誰都賤兮兮地賠笑。特別是別人沒有對你笑的情況下。
傻乎乎地賠笑,表達出來的不是隨和,而是卑賤。讓人看了想踩一腳。
如果能夠忍住不笑,可以解決一半以上的軟弱問題。
5、堅守底線
人與人的交往,是相互試探底線的過程。
今天讓你買瓶水,你應了;明天讓你買份飯,你還是應了;後天他就敢讓你每天接他上班。
底線對每個人,都是非常重要的。底線不管高低,一定要有。
底線是我們的最後一道防線,一旦突破,我們要奮力反抗,絕不退縮。
蹭個飯,可以;蹭個車,也行。但借了500塊錢賴著不還,我就敢在辦公室裏大聲討要,不拿回來,絕不甘休。這就是底線。
6、敢於停頓
在平時的工作與生活中,回饋要“慢一拍”。
要你表達意見時,你停幾秒再說;別人請求或是請教時,你停幾秒再說。
不管這幾秒你在幹嘛,別人都會覺得你在思考。然後他們就會想:你剛才在想什麼?
如果這件事你感覺到為難,或是不情願,你可以在停頓後,說一句:“我還沒想好,我再考慮一下吧!”

說話沖、手腳不勤、行為出格、不服就幹的人,別人不敢隨意拿捏;好好說話,做事勤懇負責,一味講道理的人,反而會被人看輕。
只有強硬的態度,讓別人以為你有強悍的實力,才能讓你免受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