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微醺夜話

親家關係再好,也要明白:一不幫,二不問,三不爭

親家關係再好,也要明白:一不幫,二不問,三不爭

親家關係再好,也要明白:一不幫,二不問,三不爭

有句諺語說:“魚找魚,蝦找蝦,烏龜找個鱉親家。”

按照傳統習俗,我們都喜歡找門當戶對的親家,大家經濟條件,學歷等,都差不多,這樣就有更多的共同語言,也能夠互相幫助。

可現實卻“陰差陽錯”,並沒有什麼三觀一致的親家,也沒有絕對實力一模一樣的親家。

就是同在一個單位的同事,變成了親家,也會有很多方面的差異。

農村女子嫁給城裏的店主,城裏的女人嫁給了農村的養雞場主;湖南人和廣東人結婚,都是很常見的。

從親家之間的“差異化”去理解,你就會明白,好的,需要做到:一不幫,二不問,三不爭。

01

一不幫,薄情是真。

在縣城的張阿姨,是一個古道熱腸的人。

自從兒子結婚之後,張阿姨就搖身一變,成為了“土雞蛋推銷員”。

她的親家,在農村老家養雞,大量的雞蛋需要銷售。

連續幾年,張阿姨都幫助親家賣雞蛋,也沒有收取任何的費用。

可是最近,張阿姨很生氣,因為親家認為她“私吞了一部分銷售款”。

原因是這樣的:親家送來一批雞蛋裏,有幾十個很小的雞蛋。大家都嫌棄雞蛋太小,不樂意掏錢。張阿姨就想,社區裏的熟人,都是自己的長期客戶,就送他們一些小雞蛋,也是一份人情。

在決定贈送之前,張阿姨也發微信,告訴了親家。只是沒有說具體送了多少。

因為有贈送行為,賣雞蛋的錢,就不對數了。誤會也就從此開始。

之後,親家又讓張阿姨賣雞蛋,張阿姨就說:“親家,你來社區賣吧,我幫你吆喝都行。”

張阿姨的話也沒有錯,既然不信任,那就請親家自己來賣,自己收錢。但是親家就臉色不好了,認為張阿姨不願意幫忙。

有一句忠告:“借錢是親家,還錢是冤家。”

但凡涉及到金錢的問題,無法算清楚,就是矛盾的開始。要是明算賬,人家說你太不近人情。

因此,這“一不幫”,就是錢事,不幫。

借錢、代收錢、買賣東西、送禮金,都要清清楚楚,別糊塗,不要把金錢和人情混雜了。

02

二不問,沉默是金。

在我們的傳統思維裏,親家之間,應該是無話不說的。

借助聚會、過節等機會,好好溝通,打開話匣子,是有必要的。

可是一個人開啟“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模式,那就會觸及到悲痛的部分。

有些事情,不知道比知道更好,要收起自己的好奇心,多學會傾聽。

私事,不問,就是尊重。

親家一般有幾個兒女吧。其中一個兒女和你的兒女結婚,過日子。

其他的兒女,也有一些事情,是你很好奇的,想要知道。但是親家不說,你就不要問了。

有的,只有一個像樣的兒女,其他的兒女,都是不爭氣的人。你問了,就像遇到了一只蒼蠅,難受啊。

親家的裏,也有一些內部安排。比方說,財產分配。

你不要去干涉親家的家務事了,那是他們自己處理的問題。就是親家的兒子遇到難事了,需要處理。你也裝作不知道。等親家自己開口,比你提問,好很多。

也有自己的私人空間,不要亮出來,給所有的人看。

醜事,不問,就是放過。

親家是有兩個的,他們是夫妻。作為夫妻就可能存在鬧離婚,遇到第三者。或者因為經濟問題,夫妻吵吵鬧鬧。

親家的家裏,萬一出現一個敗家子,這是全村都知道的醜事。也可能出現一個殘疾人,導致家庭被瞧不起。

還有,親家的兄弟姐妹,也有一些見不得人的事情。

一大家人,不可能個個都很好。

家醜不可外揚。你這個親家,對於對方來說,也是一個外人,不是血脈相連的家人。分清楚內外,真的有必要。

你想一下,提問了,對方不回答,不禮貌;回答了,又會陷入痛苦和尷尬。最好是你不要問,不引發錯誤的話題。

03

三不爭,退讓是度。

《道德經》有雲:“夫唯不爭,天下莫能與之爭。”

爭任何一件事,一,都會引發矛盾。而兒女夾在幾個老人之間,不知幫助誰才好,是特別為難的。

若兒女都幫助自己的父母,那麼作為夫妻,又會有矛盾,帶來不和諧的因素。

親家之間的爭執,導致兒女離婚,那就是父母最大的過錯了。不爭,你是低頭了,是大度了,是考慮長遠了。不爭,就是給子孫留福氣。

舊事,不爭,已經無法改變。

曾經因為彩禮,親家是不統一的;因為帶娃的事情,親家沒有一樣意見;因為利益分配,也鬧了。

但凡種種,都已經過去了,你還提起來,就是翻舊賬。無法改變的,都算了。

孝事,不爭,交給兒女安排。

作為兒女,會考慮雙方父母的經濟條件,身體狀況,在過年過節,送不一樣的禮物。

禮物的價格是不一樣的。

比方說,岳父母喜歡跳舞,就送了一臺小音響;公公婆婆要種地,就送了一些勞動用的鞋子和手套。

到底哪一樣東西更貴呢?從感情上來說,禮輕情意重,都是貴重的。從價格上說,就會起爭執了。

但凡兒女決定如何孝順的,我們都要開心接納,不要對比,不要爭“多”。

錯事,不爭,都沒有價值。

是非對錯,都是沒有絕對標準的。親家錯了,是你認為的,親家自己覺得是對了。比方說,過年要挑日子去走親訪友,是親家很迷信;你認為錯了,親家是不會服氣的。

家庭不是戰場,是溫馨的港灣。你爭什麼,都是內耗而已。

04

處理好親家,就是幫助兒女成家立業,就是促進兒女婚姻幸福。

從今天開始,不管親家做了什麼,都放下吧;不管未來會發生什麼,都去包容和接納。

千萬不要一己之見,什麼都等對方來認輸,討好。

禮尚往來,親家給你的,你添一點,回送過去。親家有困難,你去幫忙,不談回報。

人,問心無愧了,那和誰在一起,都會坦蕩。

人,心靈寬廣了,遇到什麼,都不值一提。

真的很差嗎o(╥﹏╥)o哪裡不夠好呢(;′⌒`)持續改進ing(ノ ̄▽ ̄)哪裡不夠好歡迎留言評論以便我持續改進ヽ( ̄▽ ̄)ノ感謝你的鼓勵ヾ(◍°∇°◍)ノ゙ (2 votes, average: 4.20 out of 5)
Loading...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