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一句富有哲理的話:“人這一生,就在得失之間。”
誠然,我們在得到一些東西的時候,又會失去一些東西。
或者是上半生拼命得到,下半生慢慢失去。
光溜溜地來到人間,赤條條地離開,這是誰都逃不過的宿命。
過了七十歲之後,做好隨時失去一切的準備,別總是捨不得。
01
做好失去老伴的準備,習慣獨行。
俗話說:“少年夫妻老來伴。”
當我們老了,身邊有一個伴,這日子就不會太差。一起去旅行,散步,下地幹活。
早已習慣了左手牽著右手,但一輩子都不放手。這是最長久的浪漫。
也有很多人悟出了這樣的道理:“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
如果半路上丟了伴侶,也要想辦法再去找一個。以後兒女都獨自成家立業了,走遠了,有一個人在身邊,總歸是好的。
但是你有沒有發現,一輩子相濡以沫的伴侶,也會在最後弄丟。一個人先走,是不能回避的問題。
至於半路夫妻,那是建立在身體健康的基礎上。也就是說,一個人要開展黃昏戀,起碼要自己身體好。你若是身體都不好了,躺著不動,去找戀情,應該是不能的。
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中寫道:“一個幸福晚年的秘訣不是別的,而是與孤寂簽訂一個體面的協定。”
做好一個人走的準備,就算老伴弄丟了,還能保持平和的心態。不會因此淒淒慘慘戚戚,也不會因此尋死覓活。
你好好活下去,也算是對逝去的人一份欣慰。
02
做好失去健康的準備,生死淡然。
健康是人生最大的底牌,這是沒有懸念的。
但是健康不會永遠都存在,遲早都要弄丟。
很多老人,六十多歲的時候,還活蹦亂跳,能夠跳舞,打球,跑步,但是過了七十歲就不行了。似乎是遇到了一道坎。
身體的老化,是不能逆轉的。如果一直去折騰,要保證自己長生不老,就適得其反。
如何應對自己失去健康之後的日子呢?這是需要做好準備的。關鍵是心理上的準備。
身體垮了,精神可不能垮。
我們想一想,一個家庭裏,有一個身體有病,還每天罵罵咧咧,脾氣暴躁的老人,這日子還要不要過?
一個身體有病,但是微笑待人,懂得體諒兒女的老人,自然就受歡迎一些。
孔子晚年,病入膏肓,但是他沒有頹廢。學生子貢來探視,孔子就唱一首歌:“太山壞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
孔子還講自己做了一個夢,情緒非常穩定。
莊子過世前,交代自己的後事:“吾以天地為棺槨,以日月為連璧,星辰為珠璣,萬物為齎送。吾葬具豈不備邪。”
沒有任何的恐懼,也沒有給身邊的人帶來內耗,甚至連憂傷都沒有,這就是老人最後留給子孫的德行吧。
用淡然的態度過完剩下的日子,時光才沒有浪費,子孫才會平安。
03
做好兒女不孝的準備,自渡晚年。
很多老人,能夠走動的時候,遊山玩水,吃喝無度,到處交友,道德敗壞。等自己走不動了,或者錢財也花完了,才想起自己還有兒女,然後拼命依靠。不得不說,這樣的老人,兒女也覺得討嫌。
也有一些老人,一輩子都窮,從五十多歲就過遊手好閒的日子。也不考慮退休,完全依賴兒女。兒女被壓得氣喘吁吁。
當然,還有一些老人,有退休金,中年也富有,但是做事很偏心,導致家庭內耗不斷。兒女也互相推諉養老的問題。
一部分老人,什麼都好,但是兒女卻遠走高飛,根本無暇顧及老人的餘生。
反正,老人得不到孝順的情況,有很多。
我們都指望養兒防老,就是沒有做好“養兒不防老”的準備,這就導致晚年的生活和心理,有巨大的落差。
不是所有的兒女都會孝順,也不是兒女都有孝順的能力。
與其強求兒女如何,不如老人一開始就不指望兒女,而是自己考慮請保姆,住養老院,依靠鄰居互助等。接納一些新興的養老模式,很有必要。
04
做好失去錢財的準備,空手而歸。
盧梭說過:“我們手裏的金錢,是保持自由的一種工具。”
是啊,有了錢,這人就一直都自由,不要看誰的臉色。
人老了,金錢是命根子啊。
但是我們還是要做好失去錢財的準備。因為你病倒了,也糊塗了,連帳號密碼都記不住,從家走到銀行,都不能。
一日三餐,還要靠人提供,你是動彈不得了。
更要想到,若你糊塗了,兒女也不知道你的錢在哪里,這就造成大麻煩了。
還是在清醒的時候,把金錢的情況,告訴兒女。不一定都給兒女,但是兒女能夠隨時接管,這就不讓錢財外流。也省去了兒女取款的各種麻煩。
不帶走一片雲彩,揮揮手,和世界告別,不是痛苦,而是如釋重負。
05
人生是無常的,你不去考慮意外因素,那麼意外就來了。
我們幾乎每天都會失去一些東西,到了晚年,失去的速度更快。
能夠做到的,就是擁有的時候,好好珍惜,把當下過好一些,為子孫積德積福。
生命註定無法永恆,那麼擁有過,那就是一種幸福。
跟著時間,慢慢改變自己,讓來的來,讓走的走,無懼無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