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車輛的普及,開車上下班已經非常普遍。在現代生活中,相互幫助和方便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一種方式。
有時候,我們可能會讓同事搭乘自己的車輛上下班,這既可以幫助同事解決交通問題,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增進同事之間的關係。.
然而,這種善意的行為往往也會帶來一些煩惱甚至是痛苦,還有潛在的風險。

01
免費拉同事,好了別人,苦了自己
小華和小李是同事。由於兩人住在同一個方向,應小李的請求,小華便常常載著小李一起上下班。
起初,小李的蹭車行為讓小華覺得雖然有些麻煩,但也是同事之間互相幫助,無可厚非。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小華開始感到有些懊惱。
為了帶上小李,小華有時候想要調整一下行程,就受到了限制,這就有些打亂小華的生活秩序了。
而且經常需要等小李,浪費了小華的很多時間,小華也不好意思多說什麼。
此外,小華載小李,要多走兩三公里的路,多燒了油,也多花了十分鐘左右的時間。
小華也曾嘗試委婉地提醒小李,但小李似乎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對別人造成了的影響。他又不太好意思直說,這讓小華感到非常煩惱。

02
出點油錢,就真以為自己是乘客
每天上下班,小明開著自己的車,而他的同事小李就會準時的打開車門,然後安穩的坐在副駕駛上。
高昂的油價,大大提升了小明上下班通勤的成本。小李主動提出每天跟小明的車上下班,為小明分攤一半的油費。小明答應得很痛快。
儘管小明收了小李的車費,但在小明看來,也只收了小李的一半油錢,車子的其他開支都是自己掏的。
他認為自己是在幫助小李,是一種善意。畢竟,他可以幫助小李避免擠公交的痛苦。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小明開始感到有些不舒服。
小李覺得自己付了油錢,就毫無被幫助的自覺。讓小明覺得自己像是一個計程車司機,每天都在為他提供服務。
小李有時候下班後不回家,而去其他地方,這就與小明不同路了。但小李還是讓小明把他送到目的地。
早上的時候,小李經常也磨磨蹭蹭,不按約定的時間到社區門口。小明只能停在路邊等待,導致他們上班經常遲到。
小明開始意識到自己的好意被誤解了,看出小李認為自己付了錢,這一切都是理所應當的。

03
不必要的解釋,讓自己好像沒有隱私
如果每天讓同事蹭車,當我們因為一些私事,不能按平時的時間上下班,或是請假了,就不可避免地需要向同事解釋情況。
在解釋的過程中,往往會涉及到自己的私事,甚至一些不想讓人知道的隱私。遇到這種情況,會令自己非常後悔答應同事的蹭車。
有時候,我們還可能會因為繁忙,忘記通知同事,或者臨時有事需要改變行車路線,這時就可能讓同事感到不滿或者不安。
此外,我們可能會為自己的一些私事而繞道,這時的行車路線和時間等個人資訊屬於私密範疇,暴露給同車的同事,可能會給自己帶來麻煩。

04
萬一出事,農夫與蛇將可能上演
讓同事蹭車上下班還有一個不可回避的隱患,那就是如果車輛發生意外,造成了人員傷亡,將很難說清。
這樣的案例發生過很多。
秦女士的哥哥秦飛(化名)在浙江打工,因為和同事楊先生關係還可以,便請求楊先生載他一程。楊先生答應了,也沒要秦飛一分錢。
在路上,前面一輛大卡車緊急刹車,楊先生避之不及,直接撞了上去,撞得很嚴重,車子都報廢了。楊先生傷勢不太重,但秦飛一度住進了ICU。
秦女士認為自己哥哥的傷,是因為楊先生的駕駛行為導致的,所以醫護費用肯定要由哥哥的同事楊先生負責。不光如此,秦女士還主張了誤工費、精神損失費等額外費用。
秦女士的態度讓楊先生非常不爽。雙方協商不成,對簿公堂。

是否要讓同事蹭車,我們需要認真考慮自己的實際情況和感受,不要被自認為的道德所綁架,要以自己為中心,權衡利弊做出明智的決策。同時,我們自己的真實想法,也要明確地告知同事,不必要有太多顧慮,以避免讓自己鬱悶,甚至引起不必要的誤解和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