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聯璧》中說:“事有機緣,不先不後,剛剛湊巧;命若蹭蹬,走來走去,步步踏空。”
很多事情,看起來是無序的,其實是一種機緣巧合。
若是能夠順勢而為,那意外的事情,也會變成改變命運的機遇。你總是害怕意外,機遇就錯過了,做什麼都不成功。
人過了六十歲,仍舊要“相機而動”,遇到以下幾個徵兆,不要過分擔心,那是老天在渡你。

01
小病一場,是老天讓你愛惜身體。
多數人,把生病當成老天對自己的懲罰。
農村有句諺語:“窮人生病,閻王討債。”
哲學家帕拉圖卻說:“沒有什麼比健康更快樂的了,雖然他們在生病之前並不曾覺得那是最大快樂。”
用辯證的觀點去看問題,一個人健康的時候,對身體是不太愛惜的,甚至熬夜加班,用健康換錢;直到自己生病了,才知道,健康有多好,比金子更可貴。
六十歲的人,若是不知道珍惜身體,還以為自己是小夥子,這是要吃大虧的。
小病一次,就會重新審視自己的身體。躺在醫院裏,什麼都要受人安排,或者是要扎針了,自己不能動彈。兒女被迫請假,來照顧幾天,耽誤了工作,損失了錢財。
病痛落在身上,就是狠狠地提了一個醒,身體好,才有未來,才能讓幸福的生活,延續下去;也不給子孫添麻煩。
害怕病痛的老人,鍛煉更加積極了,不知不覺就活成了自律的人,丟掉了懶惰的陋習,甚至會戒煙戒酒。
02
父母過世,是老天讓你看淡命數。
父母走了,這讓多少人,哭得撕心裂肺。
當我們六十歲的時候,父母也八九十歲了吧。送別父母的問題,擺在眼前,躲不掉。
一開始我們失去父母,就很傷心,也不知道如何過日子了。
再也沒有人無條件愛自己了,也聽不到有人喊乳名了。
可是你過一陣子,就會發現,生死和自己的距離那麼近。曾經害怕的事情,就活生生發生了。
以後的日子,你慢慢不害怕生死了,也會像老去的父母一樣,交代後事,甚至會很坦然地去選擇自己的墓地。
蒲松齡說:“達人觀之,生死一耳;何必生之為樂,死之為悲?”
當你覺得自己時日不多的時候,安慰兒女,不要悲傷,要好好生活。這就是莫大的欣慰,把命運看透了,少了很多的煩惱。

03
失去工作,是老天讓你學會退讓。
有的人,六十歲之後,還會到處找工作。
當然,他們碰壁的概率很高。人家要一個六十多歲的員工,這是有風險的。
特別是一些工地,幹的是體力活,萬一老人有事發生,這就虧大了。
按照安排,你六十歲的時候,要退休。就算你不願意,那又能怎麼樣?你總要讓出位置,給年輕人吧。
折騰好幾次,你明白了一個道理——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倒在沙灘上。
你不折騰工作的時候,忽然發現,自己也有了無事一身輕的喜悅。
好好做爺爺奶奶吧,這就是最大的職位。
走到人群裏,有人喊你老頭子,也是很順耳的。當有人給你讓座,也不會太尷尬,你心安理得地坐下來。
更多是,你知道自己要做一個慈祥的老人了,積極發揮餘熱,也不要什麼報酬。這是真正的老來樂。
04
兒女走遠,是老天讓你牽手老伴。
六十歲之後,兒女也成家立業了。
一開始,看到兒女遠行,你是捨不得的。
一家人,少了幾個常住的人,顯得特別空蕩。
過年過節,兒女會來聚餐,但是相聚幾日,就匆匆離開,剩下的,還是空蕩的家。
久而久之,你就發現,原來最好的日子,就是——一屋兩人,三餐四季。
你終於明白,少年夫妻老來伴,到底是什麼意義。
曾經你嫌棄過枕邊人,也和他吵架,甚至鬧離婚。但是你現在,開始珍惜老伴,彼此做保姆。
人多的時候,你不會覺得老伴是依靠,唯有孤獨的時候,才不得不靠一靠,也越來越希望靠一輩子。
老伴是陪你最久的人,彼此善待,就是留下一輩子的溫情。

05
被人遺忘,是老天讓你回歸平凡。
剛剛離開職場,也有老同事來請教你問題,畢竟有的事情,沒有移交清楚,同事也沒有你那麼有經驗。
過一陣子,老同事不會來了,他們已經完全不需要你指點了。
當然,也有退休的老同事,來找你敘舊,相聚。但是過了幾年,大家也各奔東西,不會相聚了。
很多親戚朋友,忘記了你的職位,不喊你某局長科長,而是喊你的名字。
也有一些年輕的鄰居,給你臉色看,絲毫不會把你當成什麼老幹部。
你終於活成了社會上的一粒塵埃。但是你不難受,這是人生的回歸。
周國平說:“人生最低的境界是平凡,其次是超凡脫俗,最高是返璞歸真的平凡。”
做普通人,光溜溜地來,赤條條地走,輕鬆自如。
06
《明朝那些事兒》裏有一段話:“只有真正瞭解這個世界的醜陋與污濁,被現實打擊,被痛苦折磨,遍體鱗傷,無所遁形,卻從未放棄對光明的追尋,依舊微笑著,堅定前行的人,才是真正的勇者。”
所有讓你難受的,都是給你最好的提醒,讓你領悟某種道理。若是你一直順順利利,反而會變成貪得無厭的人,會狂妄自大,弄丟自己。
不順的,其實是老天安排的,是讓你在六十歲之後,順著拐點往前走,不要一根筋,走直線。
歲月,有了春夏秋冬,才美不勝收。
人生,有了跌宕起伏,才精彩紛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