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說:“江海所以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是以能為百穀王。”
嘩啦啦的流水,儘管往下走,因此在穀底,也是王者。
磅礴的大海,氣勢恢宏;寬廣的湖泊,心曠神怡。
人老了,不管遇到誰,都把自己降低一點,看起來無能,卻其樂無窮。
常常示弱,才能讓自己贏得掌聲。
01
和愛人相處,“示弱”就是真愛一生。
我的祖父,身高一米七六,我的祖母,身高一米五六。單從身高來看,祖母都是弱不禁風的樣子。
可是祖父很怕祖母,就是抽煙,還得看祖母的臉色。抽多貴的煙,幾天抽一包,都逃不過祖母的眼睛。
到了晚年,祖母不讓祖父在家裏抽煙,說是“嗆得人咳嗽”。祖父無奈,大冷天的,也只能蹲在門口,猛吸幾口。
為什麼祖父也有“妻管嚴”?
祖父有句口頭禪:“我答應她爹了,要讓著她。”一句極其簡單的承諾,祖父是踐行了一輩子。
夫妻相伴,爭強好勝不是本事,示弱才是。誰把姿態降低了,誰才是夫妻關係的最終主宰者。
我們都一把年紀了,還要折騰愛情,這是大可不必的。反而是,找到愛情的“調和劑”,更為重要。
詩人丁尼生說:“每對夫妻中至少有一個是傻人。”
誠然,傻一點,甚至明知故問,都能讓對方更有面子,顯得更加出類拔萃。而自己,也能偷著樂,這就是一次低頭,兩次快樂吧。
老夫老妻了,也確實禁不起折騰。彼此爭執,都強勢,那就是彼此傷害,完全是錯誤的。
02
和兒女相處,“示弱”就是接納孝道。
人老了,對於養老的問題,不管準備多充分,也有身不由己的時候。
特別是腿腳不利索的時候,老人還固執己見,兒女就特別為難。畢竟,兒女需要工作、育兒、贍養父母,幾頭兼顧。
老人不僅要求兒女孝順,更要給兒女有孝順的機會。因此,主動服從兒女的安排,這是很有必要的。
從現實來看,很多老人,在身體不錯、夫妻健在的時候,可以自由安排養老。就是兒女在遠方,老人在家鄉,都沒有關係。
一旦老人走不動了,夫妻之中有一個人先走,那就不得不麻煩兒女。
去兒女所在的城市,按照兒女的安排,住在養老院,兒女請了保姆,這一些行為,老人都要學會接納,而不是固執地要“獨自養老、請什麼樣子的保姆、再婚”等。
每一代人都有不容易的地方,若是老人在家還喜歡折騰,對兒女挑剔,那就會讓下一代人很為難。若是兩代人鬧翻了,兒女也會一狠心,就不孝順了,畢竟兒女不能因為父母,毀掉自己的人生和小家庭。
學會示弱,養老的方法能變通,有彈性,大家都會好過一些。
03
和親友相處,“示弱”就是自覺禮讓。
秦朝末年,有個叫韓信的小夥子,背著一把劍,看起來很威風。
可是當地的屠夫,卻欺負韓信,讓其有了胯下之辱。
多年後,韓信變成了西漢開國功臣,再次回到家鄉。
屠夫嚇得躲起來。
韓信卻找到屠夫,說:“當年,我不是怕你,而是我不屑於去殺你。如果殺了你,我不會有自己的今天。”
是的,將軍有劍,不斬蒼蠅;將軍趕路,不追小兔。
傷害一個人,要看有沒有“價值”,會對自己帶來什麼影響。
若是韓信衝動了,那麼他就會因為傷人,捲入紛爭,甚至有牢獄之災,人生要出頭,難。
我們年輕的時候,不也常常如韓信一樣,在親戚朋友面前示弱,為了幾兩碎銀。
別以為,老了,不求利益了,那就可以無所顧忌。仍舊要示弱,主要是舍去過去的矛盾,放過那些傷害你的人;理解那些不願意幫忙的人。
親戚朋友相聚,你還得示弱,不要好酒貪杯,不要有怒氣,不要翻舊賬。保重身體,比什麼都重要。
04
和陌生人相處,“示弱”就是保護自己。
捫心自問,為什麼有時候,老人在路邊跌倒了,也沒有人上前去扶一把?
是人們都冷漠嗎?是社會變壞了嗎?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老人自己錯了,而不是路人錯了。
畢竟,大家有一種顧忌,就是怕老人訛詐。
會做人的老人,在自己遇到困難的時候,會主動示弱,請身邊的人幫忙。說幾句軟話,才更有機會被人同情。
畢竟,人心都是肉長的。人性也是善良的。
比方說,老人摔倒之後,主動和陌生人說:“麻煩你,幫幫我。”
得到幫助之後,主動感恩,甚至可以去陌生人家裏,登門道謝。也讓自己的兒女感恩。
每個老人都傳遞一份善意,那麼老人自己有難處的時候,也會遇到大善人。
人老了,不能以老賣老,還要記住“愛人者,人恒愛之”。
05
哲學家康德說過:“青年,好比百靈鳥,有他的晨歌;老年,好比夜鶯,應該有他的夜曲。”
是的,人老了,要活成溫柔的鳥兒,羽毛柔軟的,能保暖;歌聲甜美的,能讓人舒服。
動不動就劍拔弩張,這應該不是老年人應有的樣子,這會敗壞家庭,也會敗壞社會風氣。
主動示弱,不是自己一無是處,而是和身邊的人、這個社會,握手言和。
再冷的手,多捂一捂,也會變得溫暖。
示弱,如流水,利萬物而不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