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人,習慣獨處。
到了老年,廣場舞、打麻將,都懶得去了,一個人看看書,釣魚,行走,就很舒服。
可人到底不適合長期獨居,不能徹底離開人情世故。
正如《高質量社交》中寫的:“人字,一撇一捺,看似簡單,卻蘊含著深刻哲理。你是一撇,只有找到認可你、扶持你的一捺,才能站穩、立住。”
有人情味的老人,不一定合群,但同時善於選擇性社交,儘量參與以下幾種聚會。
01
老者相邀,見一面少一面。
作家潘玉毅,在一篇文章中,寫了自己和外公的感情互動。
他還小的時候,受到了外公的多重教育。外公是一個軍人,作風 嚴謹,待人真誠。
他暑假期間,都會去外公家住一段時間。外公給他很多好吃的。分別的時候,外公堅持送他到車站。
後來,他外出求學,在遙遠的地方落腳。
外公過世的時候,外婆交代家人,不要告訴他,避免影響他的學習和工作。
再往後,他知道了外公過世的消息,頓時五味雜陳。他說:“多麼希望,時光可以倒流,能夠看到外公最後一眼。可是人生的路,沒有回程票。”
是啊,很多熟悉的人,在很老的時候,若是最後一面都沒有看到,那就是一生的遺憾。
要知道,人過了七十歲之後,身體每況愈下,若是他想起邀約幾個老友,一起聚一聚。那指不定就是最後一次相聚了。並且這樣的邀約,基本上是同城的人。
想一想,你和他同城,卻沒有在老年時維護好友情,也著實過意不去。
當然,還有一些年邁的長輩,他們會在某個時候,忽然想起某個晚輩,希望能夠見最後一面。這樣的情況,你就忍心拒絕嗎?
長輩若不是特別愛你,對你有特別的印象,是不會邀約你的。也或者是長輩有什麼事情,需要向你交代清楚,一些珍藏一輩子的秘密,或者貼心,真的讓人感動。
雖然我們自己也一把年紀了,但是“尊老愛幼”的傳統不能丟。
去尊重比自己更老的人,可能活不了多少歲月的人,是讓感情劃上一個句號,是傳遞家風、愛心的一種方式。
02
鄰里相邀,搞好關係圖後路。
俗話說:“紅花也要綠葉扶,好漢也要好漢幫。”
也許我們老了,有錢花,有房子住,或者長期請了保姆。這就什麼都不發愁了嗎?
事實上,再好的家境,也離不開周圍的環境。一個好的生活環境,才能讓家庭真正幸福起來。
不管我們結交多少朋友,有多少親戚,曾經在單位多麼叱吒風雲,到了晚年,能夠幫助到你的,就是離你很近的鄰居。
住在我家隔壁的劉大爺,曾經是某單位的幹部,退休工資也很高。
他快八十歲的時候,請了保姆,老伴也還健在。
每次出門,劉大爺家的保姆,會敲開鄰居家門,請鄰居幫忙把輪椅推到電梯裏。
劉大爺身高一米七八,體重一百五十多斤。老伴是扛不動的,保姆也夠嗆。
鄰居家的中年男人,就派上用場了。
當然,鄰居也樂意。畢竟,劉大爺曾經在單位上班的時候,給鄰居介紹了幾份工作。鄰居家的孩子上學,劉大爺的老伴,也借買菜的機會,順路會送一送。
偶爾鄰居不在家,孩子放學回來,就在劉大爺家待一會。
人情牌,不是天上冒出來的,不是因為你是鄰居,就自然有了。而是大家彼此互動,形成的。
當我們老了,還能夠走動,身體也還硬朗,主動和鄰居互相瞭解,形成好的氛圍,是很有必要的。
鄰居一起小聚,或許就是吃一頓家常便飯,那也是儘量參與才好。
若老人在鄉村居住,那就更要和鄰居搞好關係了。也許方圓十裏,就那麼三五戶人家,大家互相照應,真的很有必要。
鄉村的鄰居,不僅小聚,還可以常常禮尚往來。沒事也去走一走,瞭解情況,也體現了關愛。
好的鄰里情,是人生最現實的後路。鄰里關係好,在遠方打工的兒女,才會更加放心。
03
兄弟姐妹有過節後,再相邀,不看僧面看血脈。
在生活的路上,我們難免會和周圍人的產生矛盾。
最不好接受的是,兄弟姐妹鬧起來了。
父母過世之後,大家爭奪遺產;父母苟延殘喘的時候,有人不願意供養;成長的時候,父母很偏心,而你在不被愛的那個人;結婚的時候,父母也給了兒媳、女婿臉色……兄弟姐妹互相借錢,有人借錢不還,這都是矛盾引發的因素。
因為過節很深,一些兄弟姐妹,在父母過世之後,就不來往了。
當大家都很老了,也許有人就良心發現,借用一兩次飯局,儘量化解過節。此刻,你是應該去的。
畢竟,血脈是客觀存在的,不因你的情緒,層次而消失。
和大家化解矛盾,也算是給子孫好的榜樣;也是給子孫留下了一份親情。也許在若干年之後,親戚的關係,就用上了呢?
請相信,愛比恨,更加偉大。
04
有句諺語說:“有情飲水飽,無情吃飯饑。”
參加聚會,不一定是海吃海喝,不一定是人非常多,而是珍惜感情的體現。
我們到了晚年,需要減少社交,丟掉利益之交,很久不聯繫的朋友,多年不見的老同事,也可以主動拒絕同學聚會,免得各種煩惱。
但是我們要往後看,誰是晚年可以稍微依靠的人,誰是值得一生敬重的人。
人老了,請做一個慈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