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著,就要活成品質,要活出尊嚴,就要靠自己。
很多老人,開口閉口就說:“我自己有錢,有房子,不靠兒女。”
也有老人說:“怕啥,大病自我了斷,小病自我診斷。”
一部分老人,認為走不動了,請保姆、住養老院就是了。
多少豪言壯語,到頭來都被現實打敗了。
有一句古訓:“老人長壽克子孫。”一開始我們認為是錯誤的,是很忌諱的,躺在病床上的時候,就慢慢認同了。
養老到底離不開子孫,需要一個強大的家庭來支撐,而長期臥病的老人,往往會成為壓垮家庭的一根稻草。
01
作家巴金,在非常時期,被關進了牛棚,妻子蕭珊也受到了連累。
在最難熬的日子裏,夫妻互相鼓勵。
巴金訴苦:“日子難過啊!”
蕭珊回應:“日子難過啊!但要堅持下去。”
夫妻攜手,相信“堅持就是勝利”。
是的,他們終於走出了困頓,可以好好寫作,好好持家,好好享受退休生活。
時間來到1972年7月底,蕭珊被診斷出直腸癌。自古之後,蕭珊離去,巴金進入了孤苦的歲月。
1994年,失去妻子22年、九十多歲的巴金,發生脊椎壓縮性骨折,住進了醫院。
後來,他多次住院,基本上在病床、輪椅上度過了十年左右的晚年時光。
在病床上,長長的管子,插入了他的胃裏,讓他非常難受,下巴因此脫臼。也有用呼吸機維繫生命的時候。
兒女在一旁,默默照顧,默默心痛。
臥病在床六年多,巴金走了。他說:“長壽是對我的折磨。”
知乎上,有一個話題:父母臥病在床,子女是否應該辭職陪伴?
提問的人,如此描述:父親重病,家有一兩女。
在一番權衡利弊之後,大兒子要求小女兒辭職,全職照顧父親。
小女兒不同意,說:“我也五十歲了,若是辭職,以後找不到工作了,怎麼辦?”
迫不得已,小女兒還是請了十天假,照顧父親。
大兒子因為這件事,和兩個女兒鬧翻了。兄弟姐妹在一起,都沒有什麼意思了。
網友“江南”非常肯定地發言:“好好掙錢,好好給爸媽看病,辭職一家喝西北風嗎?”
是的,辭職後來照顧病痛的父母,等過幾個月或者一兩年,父母走了,又去哪里找工作呢?辭職之後,自己的小家庭,靠什麼來維繫呢?
綜合一番,就會明白,老人長壽克子孫,體現在四個方面。
第一,老人長壽,不一定枕邊人也長壽。因此會經歷一次夫妻生離死別的痛苦。老人的痛苦樣子,會讓兒女不知所措,很是愧疚。
第二,老人長壽,但不是每天都身體健康,如何照顧自己,都是大麻煩。若兒女全職照顧,收入是一個問題;兒女不照顧,又被認為是不孝順。
第三,老人長壽,臥病多年,這兒女就跟著受折磨。每天都圍著老人轉動,一點自由都沒有。等送走老人,兒女也變成老人了。
第四,老人長壽,兒女卻先走一步,這白髮人送黑髮人,紮心。也有很多地方的習俗,認定老人長壽,是用了子孫的壽命,讓人百口莫辯,也被指指點點。
02
人老了,躺在病床上,最靠得住的是以下三樣。
問題是,人老了,生死由不得自己。病了,但是還要拖好幾年,也是無可奈何的。
那麼,我們就要積極地面對問題,化解問題,把老人對子女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建議老人們,未雨綢繆,而不是等躺下來了,才苛求兒女做什麼。
其一,留下一筆錢,儘量爭取可以退休。
綜合方方面面的養老因素,錢一定是排在第一位的。尤其是長壽的老人,有退休金的話,還是衣食無憂的。
經濟上,老人不麻煩子女,子女只是出力,那就 好辦了。要想一下,子女一起湊錢給老人做生活費用,治療費用,這積年累月,是一筆大數字。
一個月要一千,一年就是一萬多,十年就是十幾萬。普通的兒女,一年要餘下一萬,都是很難的。
其二,擁有好的心態,病了也要樂觀。
一個病懨懨的老人,整天唉聲歎氣,或者沖著兒女發脾氣,這日子就真的沒有辦法過了。
老人臥病,兒女端屎端尿不及時,也是客觀存在的。稍微有一點委屈,老人就罵人了,兒女非常委屈,也會越發疲倦。
對兒女表達感激之情,學會和兒女溝通,真的很重要。
老人在家,能夠傳遞情緒價值,那老人也會被尊重。
沒有完全失能的老人,也能夠給自己擦洗身體,漱口等,還是可以給兒女減少麻煩。
其三,把生死看淡,不要過度醫療。
已經沒有生活品質了,還希望自己一直活下去,這是為難了子女。
尤其是一些大病,動不動就耗費幾萬,甚至十幾萬。兒女給不起,也沒有太大的必要。
老人要想一想,避免“家庭人財兩空”的結局,主動表達“生死自然”。這樣,兒女在選擇醫療的時候,就好辦了,少了一些愧疚感。
03
作家巴金說:“要交出生命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困難卻在如何使這生命像落紅一樣化做春泥,還可以培養花樹,使來春再開出燦爛的花朵。”
人,終究會到燈枯油盡的那一天,但不要慌亂,要體面一些。
生病是不能避免的,壽命是不可控的,但我們可以控制情緒,可以在中年就準備晚年的生活。
一輩子都為子孫考慮,到最後時光,還要化作春泥更護花。
人老了,要長壽,更要長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