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片沼澤地裏,鱷魚咬住了一個人的腳。
那人回頭,用手拍打鱷魚,試圖讓鱷魚鬆開嘴。
可是鱷魚並沒有松嘴,而是順勢咬住了那人是腳和手。
經濟學家根據這一現象,得出脫困的方式:丟掉一只腳,儘快離開沼澤地,更別動手,懷有僥倖心理。
這就是“鱷魚效應”:簡單來說,遇到危險,就要當機立斷,及時止損,從而遏制了下一步的惡果。
壞的事情,往往是環環相扣的,只要從當下就斷了“環扣”,就能重新開始了。
作為老人,誰都希望自己晚年幸福,被子女孝順,可常常是事與願違,期望越多,失望越大。
老人如何處理好自己和每一個家人之間的關係,真的很重要,千萬別一廂情願。
逼著自己養成以下幾個習慣,老人的餘生就是新生。
01
舊賬,斷舍離。
詩人泰戈爾說:“人所追求的,不過是看到‘新事物’以無比壯麗的姿態出現在那摧毀‘舊事物’的火焰頂上罷了。”
對比一番,現在的老人,和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老人,生活的水準,應該翻幾番了。
但是為什麼現在很多的老人,精神萎靡呢?不是日子不好過,而是被過去的痛苦,壓制自己。
但凡翻舊賬,就像用手去拍打鱷魚一樣,自找痛苦。
舊賬就像一道傷疤,已經癒合多年了,也不會痛苦了。只是傷疤的痕跡還存在,給自己一些教訓,也提示自己不要再犯類似的錯誤了。
但是揭開了傷疤,就變成新的傷口,和看到傷疤,是不一樣的後果。
習慣了斷舍離,那麼舊賬會變得雲淡風輕,你和家人相處,會更愉快,也會把當下的正能量,帶到交談之中。
兄弟姐妹的舊賬,借錢不能及時歸還,小時候吵架,因為某件事翻臉。都是因為血脈相連,牽扯出來的小事。
老父母都過世了吧,就是活著也已經到了苟延殘喘的地步,你還計較老父母,說老父母的種種不是,這話是不是太過分了。
兒女不會讓父母百分百滿意,兒女成長的時候,也有破事發生。但是兒女已經長大了,不再是童年的樣子。
夫妻一路走來,鬧分手,鬧離婚,賺錢時互相埋怨,帶娃很辛苦,三觀不合。
但凡翻舊賬,都是把昨天的精神內耗,延續到今天來了。
做到斷舍離,每天都是新的開始,人與人的關係,一笑泯恩仇。
看誰都順眼,說誰都充滿希望,這關係就順溜了,家庭環境,就美好了。
02
爭吵,先閉嘴。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父母的喋喋不休該怎麼處理?
熱心網友“川媽”回復:孩子之所以能夠讓父母喋喋不休,那往往是關上了心門。我們知道聽的繁體字“聽”要用耳聽,用眼聽還要用心聽。
一個關上心門的孩子是拒絕與父母溝通的。他們無力對抗父母表達心聲,只能任由父母無限的重複迴圈說教。
從兒女的角度看,父母的嘮叨是很可惡的,但是兒女又不能一直反駁,畢竟還存在一絲敬畏之心,還會顧及到“孝道”方面的問題。
但是兒女可以用沉默來對抗,用不屑一顧來為自己開脫。
當兒女也鬧起來的時候,就說明兩代人的關係,難以調和了。兒女鬧幾次,可能離家出走,可能默認和父母斷交了。
從父母的角度看,“我都是為了兒女好”。怎麼,好心沒有好報?
俗話說:“寧做螞蟻腿,不學麻雀嘴。”
人老了,少說多做。爭吵就更大可不必了。
不管是家庭內部的爭吵,還是對外的爭吵,都是毫無意義的。
爭吵不能解決問題,但是會帶來“生氣、煩惱、鬧翻、報復”等系列惡果。
若是動起手來,老人就吃大虧了。
記住,養成閉嘴的習慣,爭吵之中,誰先閉嘴,誰就贏了。
03
育兒,能放手。
看夠這樣一句話:“父母在等孩子感恩,孩子在等父母道歉。”
兩代人的交集太深,反而會變成互相消耗。
當兒女長大之後,父母不能放手,就是控制欲太強的跡象。
我的表姐,和丈夫鬧離婚。
表姐到娘家告狀,母親就說:“你住娘家,就看他來不來道歉。”
過了一個星期,表姐夫也沒有去娘家,這下表姐就很著急了。
鬧離婚是賭氣行為,不是真實想法。而且家中有孩子要管,表姐夫每天要去工地,這一個星期,是怎麼過的?
可見,母親的建議,不對。應該讓表姐自己決定,如何善後。
更可怕的是,有的父母,聽到一些風吹草動,就到兒女家,對女婿、兒媳,興師問罪。導致這小倆口,日子戰戰兢兢。
好的感情,一定是“距離產生美”。
兒女婚後,和父母不再是真正意義上的一家人,而是兩個小家庭,互相幫忙。瑣事,眼不見為淨。
沒有了瑣事的麻煩,感情好了,兒女才更願意接納父母。
放手的習慣,不是冷漠,而是無情勝過有情。
04
子女要孝順的,是值得孝順的父母。
也就是說,好父母是有價值的,沒有經濟價值,就有情緒價值。
在經濟方面,老人是可以獨立的,不需要兒女每個月派錢。除非身體不好,才要兒女幫忙,送醫院,繳費等。
在情緒方面,老人懂得換位思考,能夠給兒女釋放壓力,感受到正能量。
過去的行為,已經傷害到了自己和家人,那麼當下就和過去“一刀兩斷”,從零開始。
讀懂鱷魚效應,做能立馬止損的老人,子女輕鬆,自己自由。
我們老了,但是日子是新的,千萬別活在昨天,也別計較前一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