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心在兒女,兒女的心在外頭。
小時候總以為,父母是無所不能的,是一輩子的依靠。
長大後才發現,自己的父母,總是不如別人的父母,還有很多的缺點,太多時候是“愛莫能助”的樣子。
也不知從哪一天開始,你就對父母討厭了,隨著時間的推移,越發明顯。
母親做的飯菜,味道太一般;父親賺的錢,還不夠自己買一個衛生間;父母沒有退休金,還坐等兒女贍養;父母格局太小,沒有讓兒女變成大人物……反正你總能從父母的身上,挑出不滿意的東西。
哲學家莊子說:“以敬孝易,以愛孝難;以愛孝易,而忘親難;忘親易,使親忘我難;使親忘我易,兼忘天下難;兼忘天下易,使天下兼忘我難。”
誠然,孝容易,要“孝順”就難了。
莊子還在文章中寫了“三棵樹”,告訴我們如何理解父母的愛,若能讀懂,討厭的情愫,就能釋懷了。
01
無用之樹:沒有用的父母,悄無聲息地為你支撐了一片天。
《莊子·人世間》裏,有一棵大樹,樹下可以放千輛馬車,容納很多人歇息。
走近一看,大家發現大樹的樹幹歪歪扭扭,樹心也是空的,無法做木材,就是做棺槨都不行。
原來,此果不材之木也,以至於此其大也。嗟乎,神人以此不材。
樹因為用處不大,因此被大家拋棄,肆意地成長。不知不覺,樹就活了幾百年,有了巨大的樹冠,能夠遮風擋雨。
人世間,有多少看起來無用的父母,他們沒有官位,也不是老闆,而是普普通通的打工人,在掃大街,當保安,種地等。
父母不被人看好,生活也是苟延殘喘的樣子。
但是父母卻咬緊牙關賺錢,還從牙縫裏省錢,養大了兒女。就是砸鍋賣鐵,也要送兒女讀大學。
也許父母是殘疾人,每一個月的生活費,都東拼西湊,但是他們不叫苦,而是自己承擔所有的苦,還給兒女一個笑臉,總是說:“沒事,有爸爸媽媽在。”
你討厭父母,往往是父母無用,生在底層,無法給你巨大的平臺。
認真想一想,無用是“相對的”,你把父母和巨人比較之後,得出的結果。並不是父母一無是處。
那些無用的父母,用一生的心血,為兒女撐起一片藍天,用身體擋住風雨,你怎麼就看不到呢?
02
有用之樹:很有用的父母,幾乎把所有的能量都送給了你。
在宋國的荊氏,土地肥沃,很適合樹木成長。
有一棵樹,長到幾米,就被砍了,變成了拴動物的木樁;樹再次成長,有了幾丈高,就被砍了,做了房子的棟樑。
也有人把樹砍了,做成傢俱、棺槨、門窗等。
莊子感慨:“此乃神人之所以為大祥也。”
這些樹,是大家認為最吉祥的樹。雖然樹放棄了自己的生命,但是給了人們很多的好處。
是啊,那些有權有勢的父母,想盡辦法用自己的金錢、地位、人脈圈等,把兒女送到更高的地方去。
如果可以,父母願意把自己的位置讓出來,都給兒女享用。
我們看看那些富二代,生活優越,隨便花錢。也許還學壞了,這不是父母的初衷。而是富二代本身,不懂得珍惜好日子。
父母對兒女,有求必應,從外人看來,這是溺愛;從父母本身,是因為“心疼”兒女。只是兒女不懂。
很多兒女討厭父母,不是父母無能,而是認為父母給予自己的,還不夠多。不知不覺就陷入了“碗米恩,升米仇”的套路。
捫心自問,為什麼父母給你的越多,你越討厭父母呢?因為父母再有用,都無法取代你去奮鬥,無法保證你一輩子的揮霍。
父母給你越多,你越覺得理所當然,不討厭,才怪。
如果你換位思考,就知道父母為什麼“溺愛”你了,就能夠感觸到恩情了。
03
被用之樹:被用過的父母,剩餘價值不多了,慢慢成為了你的累贅。
《莊子·天地》中,有一棵樹,生長了一百年。
樹被砍下來之後,雕刻成了酒器等,人們還用油漆,給酒器上色。
酒器做好了,非常精美。
人們再去看樹樁,就顯得醜陋不堪了。從而,樹樁就被拋棄了。
原來,比犧尊於溝中之斷,則美惡有間矣,其於失性一也。
把過去的樹,和現在的酒器對比,美醜,善惡,都很明顯。嫌棄醜和惡,喜歡美和善,是人性。
我們把過去的父母,和老年的父母對比,就會發現,父母老了,就會被討厭。因為父母老了,就不能創造價值了,如慢慢腐朽的樹樁一樣。
有一種規律,叫“娶了媳婦忘了娘”。媳婦年輕,好看,父母老氣橫秋,不好看。我們就沒有想到,娘耗了一大筆錢,才讓你娶媳婦呢?
有一種現象,父母修了新房子,給兒子住,父母卻一直住老屋。若是父母去新房住,兒女還不樂意。
有一種人,拿著父母的錢,讀了很多書,還在城裏定居了。但是他們很少回老家看父母,更不會接父母到城裏享受生活。
父母被用過了,價值已經轉移到兒女身上了,就變成了“一無是處的人”。此後,父母去誰家,都是多餘的。
討厭父母的時候,就想一想曾經得到父母多少愛,你就會好受很多,也會有一些愧疚感。
04
有句諺語說得好:“父母天地心,大小無厚薄。”
天下有窮父母,也有富父母,還有偏心的父母,殘疾的父母,農村的父母……但他們共同的特點,就是“頂天立地”。
討厭父母,是你不懂父母而已,是你不知足而已。
父母不是十全十美的人,但是父母的愛是美麗的,所有的付出是無私的。
學會感恩吧,陪父母慢慢變老,人生才沒有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