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告訴你,遇到惡意和攻擊,採用“不理不爭不辯”之類的方法,一切都會過去。
也有人告訴你,老虎不發威,當人是病貓,立馬回擊,給對方顏色。
尼采在《善惡的彼岸》中寫道:“與惡龍纏鬥過久,自身亦成為惡龍。”
無效的對抗,會讓自己和對方糾纏在一起,不知不覺自己也被對方同化了。這肯定是不可取的。
想要長治久安,就得從長計議,採用以下幾種回應方式。
01
冷靜分析,看清真實意圖。
社會上的事物,是魚龍混雜的,真假、善惡、對錯,都是混在一起的。
我們會看到披著羊皮的狼,也會看到披著狼皮的羊。
狼披上羊皮,為了靠近羊,進行攻擊;羊披上狼皮,是為了保護自己,讓有攻擊性的動物不敢靠近。
可見,遇到惡意和攻擊,第一時間就要看清楚真相,然後做出判斷,千萬不要“看一面”,而忽視另一面。
在周朝初年,周公旦作為輔政大臣,讓天下太平。
周成王十幾歲就做了大王,什麼事情都依賴周公旦做主。因此,引發了周圍人的不滿。
管叔、蔡叔、霍叔等大臣,嫉妒周公,還造謠,說周公旦野心勃勃,要自己做王。
周成王聽了謠言,對周公旦就不信任了。
周公旦沒有為自己辯解,而是主動離開朝堂,去地方生活。
有一天,周成王看到一個盒子裏,有周公旦留下的一句話:“我是成王的輔政大臣,成王年幼無知,如果上天要責罰周,請降禍於我一人。”
周成王就發現,周公旦被惡意攻擊,於是把他召回。同時,對管叔、蔡叔、霍叔進行貶官。
名人曹操評價:“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從歷史故事裏可以分析兩個道理。
其一,周公旦要做王,這是造謠,是莫須有的攻擊。
其二,幾個大臣攻擊周公旦,這是非常惡意的。
我們與人打交道,不要冤枉一個好人,也不要善待一個惡人。分清楚善惡,這是很有必要的。
有的人,開口就是挖苦打擊,但是他們沒有惡意,本是給你當頭棒喝;有的人阿諛奉承,不是支持你,而是捧殺。
一定要冷靜分析,避免自己衝動之下,做出錯誤的決定。
02
主動示弱,學會扮豬吃老虎。
人有層次之分,也有強弱之分。
在低處的人,要打敗高處的人,很難;弱者要扳倒強者,往往是以卵擊石。
因而,聰明的人,在自己弱小的時候,遇到惡意和工具,第一時間是忍讓,讓自己變得更加弱小。
人有一種本性,那就是“於心不忍”。我們用自己的忍耐,去激發別人“於心不忍”的本性,那就為自己的成長,積累了時間。
有一個詞語,叫做“積弱”。
弱小的力量,積累起來,也會變得磅礴。這就是為什麼螞蟻可以撼動大樹的原理了。
戰國時的孫臏、龐涓,都是鬼穀子的學生。
孫臏離開鬼穀子之後,就投靠在魏國做將軍的龐涓。
沒想到,龐涓算計孫臏,讓孫臏受到處罰,失去了膝蓋骨;龐涓又讓孫臏寫下兵法。
孫臏裝瘋賣傻,在豬欄裏睡,還吃豬糞,讓龐涓於心不忍,放了一馬。孫臏後來逃到了齊國,做了軍師,反過來帶著齊軍,打敗魏國,斬殺了龐涓。
示弱,不是讓人欺負一輩子,而是多次忍耐之後,自己慢慢變得強大。
各種方式的碾壓,讓你慢慢有了反彈力。具體來說,就是無視他,蔑視他 思維上的斷絕,不要讓他人的惡意攻擊影響到我們的情緒和生活,總能穩步前進。
反超他人,你一定可以做到,但前提是你要有很長一段時間,委屈自己。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你本身就很強大,只是對方的具體情況,你不夠清楚,因此你就忍受一陣子,到知己知彼的狀態下,才發起反擊。
03
靜待改變,把一切交給時間。
拾得禪師有一句很經典的話:“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很多人看到了前半句,就一直默默無聞地承受別人的惡意和攻擊。卻沒有看到,後半句更加有效——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是的,隨著時間的推移,什麼都會改變。
曾經惡意待你的人,也許後來變成了朋友,他也主動向你道歉。
曾經幫助你的人,後來反目成仇,讓你不知所措。
曾經攻擊你的人,後來去了遠方,和你沒有任何關係了。
因此,我們要把一切都交給時間。你把當下過好一些,日子過得穩定一些。來日你什麼都不做,惡人就得到了惡報。
俗話說:“惡人自有惡人磨。”
你用理性去遏制自己“報復、忍受、頂嘴”等情緒,就會發現,真的可以以靜制動。
有句禪語:“今天你多努力,也掃不完明天的落葉。”
今天息怒,明天再看情況,都大不一樣。借用時間,你會成熟,對方也會。
04
人生路上,遇到惡意,攻擊,本是一次修行的過程。
回頭之前說的周公旦,被人造謠之後,自己過了一段逃亡的日子,但是後來他再回朝堂,辦事更加沉穩,也更加被周成王信任,因此各種政策都得到了推行。禮儀、官級、討伐叛亂,都是後來踐行的。
一個人走得太順了,反而不是好事,容易狂妄,脆弱,自我滿足等。經歷了別人的打壓,就真正懂得了社會,找到了社交方式,人也會低調,從而更有力量。
凡殺不死你的,都會使你更強大,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