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家庭經濟條件不錯,但夫妻間依舊矛盾重重,想離又不舍,這樣的婚姻怎樣才能繼續?
海紅是20世紀90年代初的大學生,喜歡工作帶給她的價值感。 可是,結婚後,老公阿明卻一直不讓她工作。 兩人為此爭吵了10多年。 海紅過得越來越不開心,經常冒出離婚的念頭,又捨不得離婚…… 萬分矛盾之下,她來到我的諮詢室。
都是工作惹的禍
海紅結婚時,已經32歲。 結婚前,她在廣州一家外企工作,職位和待遇都很好。 她想找一個心靈契合、精神共振的伴侶,可一直都沒遇到合適的。
30多歲未婚,連說媒的人都不上門了。 所以,當舅舅把阿明介紹給海紅時,她沒多想就答應了。
阿明是二婚,家裡條件很好。 父親在當地縣裡打下了一片「江山」,房產、工廠、店面很多。 阿明自己在機關單位上班,有錢有閒。 大家都羡慕海紅嫁過去可以享福。 海紅也覺得撿到了寶。 可是,事實並非如此。
結婚以後,阿明提出希望海紅不要去上班,全心全意照顧家庭。 海紅想去工作,但考慮到要生孩子,就同意了阿明的提議。
轉眼3年過去,他們的第一個孩子已滿周歲。 海紅每天重複著差不多的家務,覺得沒意思,很想回歸職場。
阿明平時對海紅很體貼,但對她出去工作的事情一直不肯鬆口,總是以孩子小、家裡老人需要照顧為由拒絕。 有時脾氣來了,阿明甚至說:「上什麼班? 這個家就這麼讓你待不住嗎? ”
在阿明看來,家裡收入已經夠用,不需要妻子去上班掙錢。 海紅多次向他解釋工作對於她不只意味著錢,還有自我價值、人生意義,等等。 但是,阿明聽不進去。
兩人經常為此爭吵。 每吵一次,海紅就心寒一次,覺得阿明不懂自己。 就這樣,夫妻倆的話越來越少。
一次偶然機會,海紅找了份兼職工作,每天不用坐班,只要完成上級交代的任務即可,可以兼顧工作與家庭。 那段日子雖然辛苦,但海紅過得很開心。 可是,沒過多久,阿明發現了,堅決不同意。 海紅沒辦法,只能把工作辭了。
好不容易熬到二寶上幼稚園,海紅依然想去工作。 由於多年不曾上班,她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最後偷偷地在孩子幼兒園裡當生活老師。 阿明發現之後,兩人大吵了一架,海紅不得不又辭職。
幹嗎活得那麼累
幾年過去,海紅內心痛苦不堪。 只要想到上班,她便心情不好,容易想些消極的事情,比如阿明不理解她、別人都在進步自己卻在浪費生命、這樣的婚姻沒有意義,等等。
想到這些,海紅恨不得立刻去離婚。 可心情平靜下來以後,又覺得阿明對她挺好的,沒到非要離婚的地步。 因此,她向我求助。
很明顯,海紅並不是真想離婚。 為了防止她做出衝動行為,我先給海紅科普大腦神經的運行機制:情緒消極時,大腦會進入消極思維狀態。 所以,心情不好時,她才會越想越消極。
接著,我指導海紅及時覺察自己的消極情緒,讓她通過深呼吸、肌肉繃緊放鬆等方法調適情緒,從而避免產生那些消極想法。
很快,海紅能夠自己快速走出消極情緒,不再總是衝動地想離婚。 但這些都只是緩兵之計。 要想真正解決問題,還得依靠海紅和阿明夫妻之間的相互理解與支援。 所以,之後的諮詢是海紅和阿明一起來的。
阿明表示自己很愛海紅,很滿意現在的生活,不需要她辛苦地去掙錢,希望我勸她不要去上班。
但海紅不這麼認為。 首先,她認為工作是實現人生價值的管道; 其次,她覺得阿明工作了十幾年卻一直沒有升職,也沒有上進心,從來不會未雨綢繆,只想守著家產過安逸日子,這樣遲早會坐吃山空。 所以,她覺得自己很有必要去工作。
原來,他們夫妻間的問題,表面上看是海紅要不要去工作的問題,實際卻是兩人人生價值觀的不同。
海紅積極上進,而阿明安於現狀。 這種情況,一般的談話調解很難起作用。 因此,我建議海紅和阿明互換一周的角色:阿明請假在家一周,每天做海紅在家要做的事情; 海紅每天早上出門去做她想做的事情,傍晚再回家。
這個方法有些不同尋常,但由於阿明和海紅都希望找到解決婚姻矛盾的方法,所以願意配合。 一周后,他們再次來到我的諮詢室時,阿明變得明顯柔軟了,而海紅卻更加焦慮。
阿明在互換角色中體驗到海紅的不容易。 每天孩子上學、其他人上班之後,自己一個人在家無所事事,內心很空虛,終於理解了海紅渴望出去工作的心情。
海紅開始到處找工作。 可是,她發現太久沒接觸職場,以前的專業技能也忘得差不多了,一時間沒了方向,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工作。
找了三天,沒找到合適的,海紅覺得自己很沒用。 於是,又嘗試像其他全職媽媽那樣逛街、看電影、打牌,等等。 可是,在做這些的時候,以前那種沒有價值、沒有意義的感覺又襲上心頭。 所以,她整個人變得更加焦慮。
因此,一方面,我引導阿明看到海紅這樣的心理活動,指導他共情妻子想去工作的心情,理解她在工作中找到價值感的渴望; 另一方面,我引導海紅看到她和阿明婚姻問題的關鍵,不在於丈夫的安於現狀或者不讓她工作,而在於她不知道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
當海紅意識到這一點之後,她對阿明的不滿少了一大半。 同時,阿明為自己以前的行為向海紅道歉,表示願意支援海紅去工作。 此時,兩人終於可以有效地溝通,夫妻感情也變得更親密。
原來光陰從未負我
隨著諮詢的進行,離婚的警報逐漸解除。 我繼續引導海紅尋找自己想要的東西。 不過,在諮詢中,我注意到海紅反覆提到“不能浪費時間”,做什麼事情都喜歡衡量是否有意義,沒意義的就覺得是浪費時間。 這是一種時間焦慮感。
經過瞭解,我發現海紅這種時間焦慮感由來已久。 海紅的父母從小對她要求很高,把她的業餘時間安排得滿滿的。 海紅雖然覺得累,可她最後考上了名牌大學,感覺一切都是值得的。 畢業后,海紅在外企工作,節奏非常快,崗位競爭很激烈。 那時候,她每天除了工作就是學習,生活充實。 經過努力,她成功獲得理想職位,感覺非常滿足。
成長過程中,海紅的時間基本上不是學習就是工作,最後都拿到了好結果,收穫了滿滿的價值感和成就感。 可是,婚後全職在家,她每天面對的都是重複的家務,很難有成就感。 阿明又不能理解,日積月累下讓她有了今天的焦慮感。
“人生短暫,我不想辜負光陰。” 海紅很苦惱。
為了説明海紅克服時間焦慮,我先引導她突破對時間的認知。 時間是一個獨立的存在,無論我們怎麼做,它都會如常流逝。 因此,不要讓時間成為我們的負擔。 每一件事的意義不取決於我們做了什麼,而在於做時的心態和感受。 同時,我建議阿明在日常生活中要發自內心尊重妻子想工作的意願,並多引導海紅從情感的角度看待光陰,而不只是結果,並建議他經常為海紅創造一些小浪漫。
阿明做得很好:每周組織一家人一起野炊、經常與海紅散步聊天、時不時地給海紅送點兒小禮物。 他還用照片和視頻記錄下來,並在睡前與海紅一起跟孩子們回味那些美好時光。 此外,我還引導海紅帶著覺察去生活,看看自己在做哪些事情時會有喜悅感,並且建議她每天像安排固定工作一樣,安排一小時去做能帶來喜悅感的事情。 漸漸地,海紅發現自己很喜歡心理學,既可以成長自己,又能更好地陪伴孩子長大,很有意義。 她決定從零基礎開始學習,並找到了相關的工作。
現在,海紅不再有時間焦慮,性格也變得開朗了。 他們夫妻之間情感交流多了很多,家庭氛圍也變得輕鬆快樂。
“過去走過的這些路,都是為了今天成長,光陰從未負我。” 海紅很開心地跟我分享。
是的,走過的每一寸光陰都算數。 我們需要學習的是把經歷轉化為成長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