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潛意識裏,我們以為,一個人越有錢有勢,越路子寬,好賺大錢。
而普通人,缺乏資源、學識、膽識,舉步維艱。
然而我們又會聽到“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五服”之類的話,和我們的潛意識是相反的。
這就驗證了《道德經》中的一句話:“天道忌滿,人道忌全。”
好的人生,如月亮,自然盈虧,總是在輪回之中。若人始終盈滿,那就功虧一簣。

01
太滿的人生,其實是“背道而馳”。
在宋徽宗時期,北宋的經濟實力,比較早期的朝代,可以說是“黃金時代”了。
造紙業、紙幣交易、陶瓷業、絲綢等,都得到了長足發展。
北宋軍事實力較弱,但是和周邊的國家,進行了盟約,互不侵犯。
宋徽宗愛好琴棋書畫,在瘦金體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
寫寫畫畫累了,宋徽宗就研究石頭。
地方官員為了討好宋徽宗,想盡辦法把奇怪的石頭,送到京城。
有一個叫朱勔的官員,發現太湖旁有一塊巨石,十五米之高,一百個人才能合圍,形狀特別美。
他派人做了大船,把石頭運送到京城。但凡矮一點的橋,拆掉就是。城牆擋住了去路,也拆掉。
運送了幾個月,石頭到了京城。宋徽宗看到,大喜,把石頭封為諸侯——盤固侯。朱勔被破格提拔,做了寧遠軍節度使。
宋徽宗還喜歡道教,希望通過學習道教,長生不老。
道教中,有個叫林靈素的道士,把宋徽宗說成是神宵宮的大王。宋徽宗一高興,就給道士各種封號,如“通真達靈先生”。
林靈素被民間的人,稱呼為“教主道君皇帝”。
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的林靈素,放言排擠其他教派:“釋教害道,今雖不可滅,合與改正,將佛刹改為宮觀,釋迦改為天尊,菩薩改為大士,羅漢改尊者,和尚為德士,皆留發頂冠執簡。”
林林素還干涉朝政,觸怒了皇太子,被貶回老家,鬱鬱而終,只活了44歲。
宋徽宗的好日子,也很快就到頭了,金兵南下,帶來了靖康之恥。
《道德經》中說:“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
一個人志得意滿的時候,就像一張弓,搭上箭,使勁拉開,力量巨大,並且非要射出去不可。接下來,就是一瀉千里了。
人大滿的時候,就會出現“狂妄、排他、利己”的言行舉止,從而四面樹敵。同時,把敵人不放在眼裏,習慣居高臨下。
得罪一大批他人,又以為自己是天下第一人,其後果,可想而知。

02
有空的人生,才能夠“順道而生”。
《道德經》中寫道:“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
真正完美的東西,是有缺陷的,但是他的作用不會衰竭。最盈滿的東西,好像是空虛的,但是他的作用,不會用完。
人生總是在盈滿、虧損之間,自然變化,而不保持一種刻意的狀態。
人生就像季節,春夏秋冬,自然交替。夏天,是樹木盈滿,秋天是樹木凋落。但秋天也是收穫的季節。
春天是冰雪消融的季節,但也是冬雪滋潤土地的季節。
此消彼長的過程之中,就讓人不斷得到滋養,生命每隔一段時間,就有一個輪回。
因此,那些真正有本事的人,學會了騰空自己。
第一,賺錢多了,學會施捨。
狠狠賺錢,這是每個人在做的事情。但是你的錢很多了,生活豐衣足食,就會發現,賺錢的積極性不高了。
也會因為錢太多,導致子孫不勞而獲。此時,學會施捨,把錢給窮苦的人,自己的錢少了一點點,反而幸福多了一分。
錢財的“道”,就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獨享,是不行的,會讓大家忌恨,惹來災禍。施捨,符合“厚德載物”的規律。
第二,身心疲憊,主動休息。
很多人告訴你,熬不住,還要熬。
想一想,你都不得不倒下了,還使勁幹嘛。回家去睡覺,等身體狀況好了,再去工作。
任何一份工作,都不值得你拿命去拼。
有了好的身體,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第三,關愛家人,保持距離。
你很愛家人,但是你不要愛太滿了。
你鬆開手,讓對方走遠一點。彼此可以小別,也可以默默無言。但是矛盾會少,愛會在平淡中,慢慢走遠。
第四,吃吃喝喝,七分管飽。
現在的人,生活條件好了。什麼口味的飯菜都有。但是你不要吃太飽了。撐著也難受。
喝酒就更要守住分寸,別醉酒。
一杯酒,價值過萬,喝多了,還是要醉,對身體沒有好處。你要是喝吐了,那就浪費了。
騰空酒杯,放下飯碗,大家聊聊天,氛圍應該好很多。
第五,事業前程,終將退休。
到了五十多歲,你主動讓賢吧。這會讓你有好的名聲。
你千萬別在七八十歲,還要求去上班。也不要認為,自己一直年輕,可以幹下去,就不准備退休。
承認自己老了,認命了,不丟人,而是急流勇退,也是德高望重。
人這一生,需要騰空自己的方面很多。騰空語言,適當沉默;騰空房間,保持通透;騰空思維,減少煩惱等等。

03
俗話說:“人生哪能多如意,萬事只求半稱心。”
不如意的人生,不會讓你頹廢,而是讓你積極向上。
你總是在朝著“如意”的彼岸進步,你就一直在上升。
你若是沉沉浮浮,那也不慫,你一次次出發,就像一次次走進春天。
走幾步,遇到荊棘,那就有了披荊斬棘的精彩。
走幾步,歇一歇,那就充滿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