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辯論家茱莉亞·達爾說:“我們唯一能和別人達成一致的事,就是無法在任何事上達成一致。”
是的,聰明的人,總是允許別人做別人,然後做回自己,逍遙自在。
可是很多退休的老人,卻不這樣認為。他們把兒女當成私有財產,進行百般控制。結果兒女怨聲載道,老人怨聲載道。
好的家庭關係,是“盡職而不越位,幫忙而不奪權”。
若是老人存在以下幾種行為,顯得相當愚蠢。
01
給兒女全職帶娃,卑微生活。
退休了,反正閑著也是閑著,給兒女帶娃,一來是自己忙一點,二是讓兒女騰出手去奮鬥,三是促進隔代親。
在帶娃的過程中,我們確實有很多的歡樂,也體現了自己對兒女的愛。
可是有的老人,太愚蠢了,他們在兒女家住的時候,承擔了兒女家所有的家務活,還把退休金掏出來,把兒女家的日常開支,都支付了。
在孫輩的教育上,也是盡心盡力。每天一大早,就去送娃讀書。回頭,接娃回家,也是老人的事情。
就算是週末,老人也把娃帶在身邊,讓兒女好好休息,或者去旅遊等。
還有一種模式,娃放到了老人家,兒女外出打工。
娃的日常開銷,都是老人承擔的。娃的學費,也是。兒女是一分錢都不會掏的。
娃要是有三長兩短,這老人還得受氣。兒女,兒媳女婿都要責怪,認為老人不上心。
萬一娃的成績不好,老人就是第一個被責怪的對象。兒女是不會考慮,老人是否能夠有教育水準。
最可怕的是,老人承擔了一家人的日常開銷,兒女還責怪老人的飯菜不夠檔次,認為老人太小氣了,買菜的時候捨不得。
還有一種情況,老人有幾個兒女,幫兒子家帶娃,這女兒就怨氣沖天,認為是偏心。家庭內耗,從此不斷。
老人總以為,現在幫兒女一點是一點,以後很老了,兒女會孝順什麼。兒媳女婿也會對自己好一點。卻沒有發現,有的人,是喂不熟的狼;或者說,老人無休止做保姆,兒女會認為理所當然。
老人要記住,帶娃可以,做家務可以,但是全包服務,不可以。
比方說,帶娃的開銷,老人可以花小錢,別全部承包;教育娃,老人在輔助,兒女占主角;週末的時候,兒女不上班,就管家庭,老人可以休息兩天。
人與人之間,卑微換不來感動,僅僅是感動自己而已。
02
承擔兒女買房的債務,掏空底子。
通常,在兒女結婚的時候,老人會想辦法掏一筆錢,讓兒女有一個安樂窩。
往後的日子,兒女就自己安排了。
可是有的兒女,心很大,就要買二房。這時候,兒女再一次盯上了父母的錢包。
買房,可不是花小錢,動不動就是幾十萬。
退休的老人,每個月有固定的收入,或許還有一筆存款。
如果兒女的錢不夠,就把老人的退休金來沖抵,或者老人用存款給兒女當首付。這就會導致老人餘生的日子,很難過。
隨著時間的推移,債務要延續十多二十年。而老人退休之後,還能不能熬十多二十年,都是一個問題。萬一病倒了,又沒有存款,日子過得就痛苦了。
幾個兒女的家庭,老人給一個兒女買房,另外的兒女就會攀比。以此為藉口,拒絕贍養。
想來也是——憑什麼錢給了老大,卻要老二來養老?
退休老人,靜下來,想清楚,就會發現,兒女買二房,多半是給孫子的,或者用來投資。和老人有什麼關係?毫無瓜葛啊。
兒女不自量力,買了大房子,卻因為種種原因,無法承擔房貸,憑什麼老人就變成了背鍋俠?
莎士比亞說過:“金錢是個好兵士,有了它就可以使人勇氣百倍。”
錢摳緊了,這老人的餘生,就有了一個衛兵,也許比兒女還管用。
03
因為兒女的選擇生氣,好為人師。
作家毛姆說過:“一個人如果因別人的愚蠢而生氣的話,那麼他一輩子就會生活在永久的持續憤怒中。”
退休的老人,兒女起碼二三十歲了,都可以自己做主了。
可是老人卻很不放心,方方面面都要管著兒女。
而兒女出生的時代,和老人的不一樣,認知也不一樣。不同層次的人,非要觀點一致,這太可怕了。
比方說,老人認定,體制內是最佳選擇。但是兒女卻要辭職,離開體制內。這衝突就來了。
老人一哭二鬧三上吊,逼著兒女留在體制內,兒女卻非常痛苦,或者非要辭職不可。兩代人就無法相處。
自古以來,兒大不由娘,女大不中留。何必強留呢?
退休了,尊重兒女的選擇,給他們一些建議。至於他們聽不聽,就隨意了。
只要兒女開心,能夠賺錢,不學壞,那就老人心滿意足了。
退休了,我們有很多的經驗,但是也有一大批經驗被社會淘汰了。千萬不要苛求兒女如何做。
04
哲學家羅素說:“玫瑰和茉莉一同開放,花園才會呈現獨一無二的美感。”
一個家庭,不可能都是老人滿意的樣子,也不是誰一個人可以頂住一片天。大家各抒己見,各自發揮作用,才會各自安好。
退休之後,仍舊要積極生活,但是不要在兒女面前,費力不討好。
我們千萬不要取代兒女,承擔了本是兒女的痛苦和幸福。
在兒女的人生路上,老人做一個旁觀者,也是一種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