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社會底層,過高層次的生活,這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事。
從農村走出去,到城裏打工,然後把所有的積蓄拿出來,買房買車。
這日子是好過多了,開車回鄉,也有衣錦還鄉的滋味,但回頭一看,自己還是社會底層人。
有人說:“理想是有層次的,實現了初級理想,才可能去實現高一級的理想。”
其實,有房有車,只是生活有了保障而已,真正的高層,是沒有固定標準的,是一種孜孜不倦的進取狀態,是精神和物質同時提升。
01
為了房子車子,拼命超前消費,往往會壓垮自己。
曾經讀過一篇文章,叫《駱駝祥子》。
他為了在城裏立足,做了一個車夫。仗著自己還年輕,有的是力氣,就拼命拉車,還搶同行的生意。
好不容易,賺夠了錢,買了一輛車。又因為做了一筆冒險的生意,在城裏戒嚴的情況下,還去拉車送人,導致車被扣走,一夜就返貧。
祥子的這一幕,和盲目貸款買房買車的人,有很多類似之處。
我的堂弟,在六年前,開了一家婚慶店,生意也算紅火,一年收入十幾萬。
堂弟毫不猶豫地在本地買了一套近百萬的房子,貸款有六十多萬。
按照堂弟的想法,有了七八年,這房子的錢,都可以賺回來,不怕。
計畫趕不上變化。就在買房後的第二年,因為口罩的原因,婚慶店生意滑坡,不得不關門。
沒有了穩定的收入,堂弟開始著急,和妻子一起外出打工。
靠打工的收入,來支撐房貸的壓力,這無疑是要“氣喘吁吁”的。
就在去年,他熬不住了,房子賣了。差不多把前幾年的努力成果,都虧掉了。
不是說,借貸買房買車,一定的錯誤的,而是超出能力範圍的借貸,是錯誤的。
工作、收入的不穩定性,身體的狀況,家裏的孩子和老人的開銷,地方經濟發展的趨勢等,方方面面綜合起來看,才能確定,超前消費,是否行得通。
很多人都以為,把明天的錢借出來,用了。明天努力幹活,還回去。與此同時,社會在發展,金錢會慢慢貶值。明天還錢,是越來越容易。
真的不要把“我以為”,當成了事實。一旦未來的收入,支撐不起負債,這房子車子,就變成了壓垮自己的稻草。
02
用房子車子來撐起自己的層次,是很掉價的事。
上世紀九十年代,有村民在縣城買房了,這是很稀罕的事情。
我所居住的縣城,當年的房價很低,也就幾百一平米。一套房幾萬塊而已。
看起來買房的錢不多,但是再看看當年的收入,一個月賺一千元,都是高手了。
誰家在城裏買房了,那是可以讓聲音都提高幾個分貝的。
過年的時候,村裏有老人,被兒女接到城裏住幾天,這老人也是滿面春風。老人和左右鄰居打招呼,就怕自家的喜事,沒有人知道。
買車,在九十年代是很少見的。買貨車的人有一些,畢竟這是生存需要;買轎車,就得考慮再三了,這是消費品。
一些外出打工的人,哪怕是租車回家,都是很有面子的事情。這租金,也不便宜。
不知不覺,大家有了這樣的共識——房子車子就是面子;有房有車,就是高層次的體現。
把老家種地的錢,都掏空,去城裏定居;把幾個孩子打工的錢,都湊一起,到城裏買房。
年底了,一咬牙,就得買車,然後開車回老家。也有不少人,二手車也是車。
一晃就過了二十多年,大部分村裏的家庭,都在城裏有房子了,車子就更不要說了,有的家庭,好幾臺車。
誰家要是因為城裏買房,辦了喬遷宴,這都有點令人討嫌了。大家習以為常的事情,你何必大張旗鼓啊?
曾經裝修富麗堂皇的房子,過了多年,就變得破破爛爛,都不好意思待客了。
面子就這樣弄丟了,因為房子車子的攀比,把人的層次,拉得更低了。
03
讓一個人脫離底層的,不是錢財,是認知和良知。
唐朝的劉禹錫,因為主張改革,被貶多次。
他到了地方,被地方官欺負,讓其住進了斗室。
房子很小,只能容下一張床一張桌子,推開窗戶,也不見風景。
劉禹錫揮筆寫下《陋室銘》。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看過了劉禹錫的生活。有人點贊:“這是抒發了作者安貧樂道、潔身自好的思想感情,展現了不慕富貴、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節操。”
一個住在陋室裏的人,顯得出類拔萃,這就是“高層人”。
朱熹說:“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人在高層,其實是人的面貌如何,而不是物質多少。在吃飽穿暖的基礎上,努力讀書,積極幫助他人,不在物質上攀比,不在原地踏步,這就足夠了。
當你和家人,都努力讀書,工作,帶著善意的時候,一個家庭都變得富貴了,真正擺脫了底層社會。
04
有句話說得好:“低配的生活,也可以高貴地活。”
不管你多富有,不要把欲望放大,不要把錢財看得太重要,而是注重精神的提升。
居里夫人說:“如果能追隨理想而生活,本著正直自由的精神、勇往直前的毅力、誠實不自欺的思想而行,則定能臻於至美至善的境地。”
當初的居里夫人,把獎盃給孩子們裝水,把獎牌當玩具,把科研成果免費給人類使用。這不是徹底擺脫了底層嗎?
人在低谷時,仰望星空,就高貴了。
人在高處時,低頭待人,就高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