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人結婚,一定要找門當戶對的人。”
以上這句話,年輕人應該聽了無數次吧。
兩個門當戶對的人,也就意味著成長的環境差不多,經濟條件差不多,形成了思想觀念,也差不多。誰都不吃虧,還能情投意合過一輩子。
事實不盡然是這樣的,人、家庭都是會變的,不是固化的。
做生意的家庭某天投資失敗,有錢有勢的家庭忽然被查處,都是可能的。在小城混的夫妻,可能半途有人就決定去大城市,並混出名堂,而另一個人在原地不動,就只能被拋棄。
從動態的角度看問題,夫妻要相伴到老,就別依靠門當戶對,而是靠以下幾種搭配。

01
處對象,才貌平配。
有這樣一句話,被很多人認同:“人與人交往,始於顏值,敬於才華,合於性格,終於人品。”
我們去相親,社交,第一印象真的很重要。
第一印象的來源,是容貌、談吐。有好的容貌,加上有修養的談吐,一定會給人好印象。
修養的根本,就是一個人的才華,對社會的認知,做人的禮貌等。
古人在撮合一對新人的時候,會頻繁冒出一個詞語——郎才女貌。
若一個才貌雙全的人,遇到一個土得掉渣的人,那大概率是談不成的。哪怕他們的父母的家庭,是門當戶對的。
在宋仁宗時期,皇帝的女兒趙徽柔,從小讀書,養在深閨。
趙徽柔九歲的時候,被賜婚,對象是李瑋。
李瑋是李太后的侄子,其家庭裏多人都是朝廷要員,這地位也不低。從家境來說,這樣的配對,是沒有錯的。
可惜的是,李瑋不學無術,識字不多,根本就不被趙徽柔放在眼裏。
婚後,夫妻兩年都沒有同住一房,趙徽柔拼命要離婚。
李瑋知道趙徽柔喜歡詩詞歌賦、繪畫,就掏腰包,買了很多的古畫,但是大部分是贗品,反而讓趙徽柔更加厭惡。
幾經折騰,趙徽柔回到皇宮,不再去李瑋家了。婚姻就自然散了。
兩個人讀過的書,看過的世面,對未來的追求,都類似,還都看對方的容貌順眼了,這談對象就順理成章了。
找一個才貌平配的人,成家立業,更加靠譜。原生家庭對小夫妻的幫助,到底是有限的,別求太多。

02
過日子,生活低配。
在浪漫的人眼裏,這日子就像一首詩一樣。
回到現實,誰家的日子,不是柴米油鹽醬醋茶?
把日常的生活搞好了,小家庭自然會越來越旺盛。
東漢時,有一個叫梁鴻的男人,父親過世的時候,都沒有錢安排落葬。只能把父親用草席裹起來,草草安葬。其家庭之窮,可見一斑。
梁鴻努力讀書,卻不喜歡功名,生活始終窮困。
有一個叫孟光的女子,長得很醜,力氣很大,家庭條件不錯,卻非要嫁給梁鴻不可。
他們結婚之後,梁鴻覺得孟光打扮太好了,就說:“你哪里符合我的意願呢?”
孟光頓悟,從此粗茶淡飯,穿粗布衣;梁鴻勤於耕種。這小日子,被大家稱為“舉案齊眉”。
還有西漢的卓文君,本是富家女,嫁給窮小子司馬相如之後,把馬車賣掉,開了一家小酒坊。
卓文君看守店鋪,又鼓勵司馬相如讀書。後來,司馬相如被皇帝重用,卓文君也跟著過上了好日子。
就是當下,也有很多小夫妻,一起去廣東、浙江等地打工,月收入幾千塊,但是他們住便宜的房子,把一日三餐的開銷壓縮,也很少社交,一個月能夠省下三四千。
多年後,小夫妻也能買房子,車子,在喜歡的城市定居。
可以說,大部分的夫妻,都要白手起家,靠父母去買房、創業,基本上是靠不住的。尤其是農村出身的夫妻,應該深有體會。
只要夫妻能夠一起過低配的生活,那麼年年有餘就一定可以做到,存款多了,日子就有了奔頭。

03
謀未來,格局高配。
很多夫妻,結婚的時候,依靠雙方父母的錢財,過得逍遙。但是他們沒有什麼遠見,這日子越來越難。
有這樣一句話:“心有多大,人生的舞臺就有多大。”
夫妻在一起,沒有遠見,沒有一點野心,未來是沒有希望的。
若是夫妻一起謀劃未來,那麼他們既有了共同的發展方向,也在步調一致地前進,保持齊頭並進的姿態。
主持人張泉靈,在某節目中,分享了經營家庭的方法。
她和丈夫李鐵,年齡相差18歲,妥妥的有代溝。婚後,丈夫支持她的事業,承擔了家務活;夫妻還約定,五年內不要孩子,把事業拉上去再說。
夫妻相處六年後,張泉靈生下一個男孩。
好的目標,就像一根繩索,把夫妻捆綁在一起了。
另外,夫妻作為父母,要懂得:父母的格局,孩子的結局。
把孩子的未來謀劃好了,夫妻的小日子,就更有奔頭了。多少夫妻,就看在孩子有出息的份上,忍了又忍,後來就變成了老伴,做了爺爺奶奶。
夫妻朝前走,經歷再多的痛苦,也會迎來黎明的曙光,一次次感悟春風。

04
有句諺語說:“親不過父母,近不過夫妻。”
門當戶對,多半說的是父母的大家庭,但是長久的日子,還是要靠夫妻一起經營。
當轟轟烈烈的誓言,消散了;浪漫的玫瑰花凋謝了,這才是真正的婚姻開端。
聰明的人,不會買很多的玫瑰,而是和愛人一起播種玫瑰花種。
才貌平配,有緣分。
生活低配,有剩餘。
格局高配,有希望。
願天下夫妻,哪怕左手牽右手,也要一生慢慢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