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惜生命,人人有責。
可是如何做才算愛惜生命呢?
每天養生,定期體檢,遠離危險地帶,這些方法,都是對的。
但是更多的傷害,卻來自於我們自己的內心世界。
讓內心世界變好,比什麼都重要。
餘生,需要持續斷、舍、離,無事一身輕。

01
斷了雜念,精神好。
明代名人劉伯溫,在《鬱離子》中,寫了一個故事。
楚王去雲夢澤打獵,官吏都來幫忙,把林子裏的飛禽走獸,都轟出來。
楚王拿起弓,朝著右邊的鹿,發現左邊冒出一只麋,還沒有射箭,又發現天鵝從頭頂飛過。
所有的野獸都跑了,楚王什麼都沒有得到。
射箭高手養由基說:“置一葉於百步之外而射之,十發而十中;如使置十葉焉,則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我們可以射中百步之外的一片樹葉,但是沒有辦法同時射中眼前的十片樹葉。
雜念,真的會害人,讓我們想要得到的東西,都得不到。
還總是因為得到的東西太多,一直消耗自己,腦海裏是一團漿糊,精神面貌越發萎靡。
唐朝皇帝唐憲宗,希望自己長生不老,就非常信佛。
元和十四年,唐憲宗要迎佛骨入宮內供養三日。
大臣韓愈上書勸說:“敬鬼神而遠之。”
唐憲宗不聽勸告,還把韓愈貶到地方去了。
唐憲宗也因為立太子的事情,煩惱不休。其子李恒,是郭妃的兒子,郭妃是郭子儀的孫女。郭家勢力龐大,按理也應該讓李恒做太子,但是憲宗不樂意,鬱鬱寡歡多年。
精神上消耗太多,選宗只是活了四十多歲。
文學家歐陽修對憲宗點評:“雖聰明聖智,苟有惑焉,未有不為患者也。”
人一旦雜念多了,會迷惑自己,做這不對,做那不順,做好事都提不起精神。
每天錦衣玉食,內心卻五味雜陳,把美食的滋味都蓋住了。
俗話說:“煩惱天天有,不撿自然無。”
很多的煩惱,都是自己找來的,可有可無。
夫妻感情,平平淡淡才是真,你追求浪漫,會耗費金錢,也增加浪費。比方說,每天送一朵玫瑰,大可不必。
兒孫的事情,兒孫自有兒孫福,你總是插手,這是兩代人互相消耗。
杞人憂天,就更可怕了,把明天的內耗,都轉移到今天了。
斷了雜念,你一心一意過好當下,抓住一部分東西,就行了。不屬於你的,抓不住的,都放手吧。

02
舍去貪欲,做人正。
人心不足蛇吞象。這句話,誰都很熟悉,但是能夠舍去貪欲,你又萬般不舍。
更現實的是,你有貪欲,但是不承認。
在窮的時候,你想,一百萬就夠了,躺平了。在有一百萬的時候,你要兩百萬。
千萬富豪,還是不快樂,因為擔心子女不夠花,自己也要去大城市定居,去國外看看,開銷很大。
太多的人,為滿足自己的貪欲,結果就走了歪路,也被財富壓住自己。
泰戈爾說過:“鳥翼系上黃金,這鳥便永遠不能在天上翱翔。”
是的,金子會成就你的幸福生活,但是金子多了,會壓垮你的脊樑,會讓你的家庭,有奢靡的歪風陋習。
人要愛惜生命,就要保證自己,身正不怕影子斜。
明朝官員楊繼宗,去浙江嘉興做知府的時候,對地方禦史孔儒非常反感。
孔儒很殘暴,常常逼迫別人,也隨手打人。
楊繼宗在衙門上貼告示:“有被禦史打死的,來衙門告狀。”
孔儒看到告示,氣憤不已,懷恨在心。
當楊繼宗離開嘉興,去外地任職的時候,孔儒就來了一個突擊檢查,要找到貪腐的證據。
闖入楊繼宗家,孔儒看到幾本書,幾件舊衣服,別無他物,就只能離去。
楊繼宗是一個清官,也是一個維護正義的官。對於錢財,沒有貪腐之心,因此誰來了,都不怕;就是同僚犯錯,也敢去盤查。
行得正,坐得直,那麼你的命運,就會有底氣,從而人生有根基,不畏懼風雨。

03
離開亂局,禍端少。
看過《水滸傳》的人就知道,一百多條 好漢,死於非命的人不少。
為什麼好漢也會命苦?也會丟命?
根本原因,就是他們一直鬧騰,到了一定的程度,還是沒有收心。
宋江為了進入體制內,帶著好漢招安了;為了進一步發展,就去東征西討。一直在混亂中混,到處都有冷箭,防不勝防啊。
後唐將軍馬鬱,離開家鄉,到了太原做官。
他常常想念家鄉,也準備去家鄉發展,但是被上司阻止了。
上司說:“你的家鄉幽州,兵荒馬亂,會有你的好日子嗎?再說,你的老家,一家人都離開了,同族也沒有幾個人了,誰來保護你?”
他聽從上司的話,後半生漂泊,但是安穩。
是的,此心安處是吾鄉。
我們不要刻意在某個地方,而是尋找一片祥和的地方,安定自己的餘生,打工,耕種,掃大街都可以。比在刀光劍影裏,好一百倍。
自古以來,君子不立於圍牆之下。
混亂的群體,戰火不斷的地方,明爭暗鬥的圈子,離開了,你也會少利益,但是會生命安穩,慢慢好起來。

04
這個世界屬於我,也屬於你,但最終屬於生命健康的人。
人生路漫漫,帶著無形的“包袱”,你是走不了多遠的,還遲早會累趴。
因此要堅持邊走邊扔,不一定健步如飛,但是輕裝上陣,也是愉悅的,是明智的。
與其用更多的外物來滋養生命,不如低配生活,少賺一點,也能豐衣足食。
真的,不要折磨自己了,身體輕盈,內心豐盈,生命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