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我們經常看到“抑鬱症”和“軀體化癥狀”這樣的字眼。 這些話題不僅引起了公眾的廣泛關注,也讓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這個看似熟悉卻又充滿未知的領域。 在人們的普遍認知中,抑鬱症往往表現為情緒低落、興

現代社會,我們經常看到“抑鬱症”和“軀體化癥狀”這樣的字眼。 這些話題不僅引起了公眾的廣泛關注,也讓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這個看似熟悉卻又充滿未知的領域。 在人們的普遍認知中,抑鬱症往往表現為情緒低落、興
衰老以及疾病等原因導致老年人應對周圍環境能力逐漸下降,老年人的適應能力問題涉及生理、心理和社會環境等多個方面,日益引發社會關注。 適應及相關概念 加拿大生理心理學家漢斯·塞爾耶提出“一般適應綜合征”的
生活中你有沒有「心裡沒數」的時候? 我有。 孩子知道自己做錯了事,他已經很不好意思地在道歉了,可我依然不依不饒講道理; 前段時間工作太忙,我忘記了結婚10周年紀念日,於是一遍遍地向愛人道歉,她一次次地
在諮詢室中,常看到這樣一種情景:很多人對伴侶家庭的問題講得頭頭是道,卻對自己如何受自身家庭的影響一無所知。 我們成長的痕跡總會折射到成年後的親密關係裡。 許多研究證實,家庭中的衝突模式具有代際遺傳效應
人有情緒是正常現象,重要的是如何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情緒。 情緒的表達能力是指在人際交往互動情境中正確地表達自己情緒情感的能力。 情緒無所謂好與壞,但是可以分成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兩種。 情緒引發的行為就有
自卑退讓 抵觸警覺 固執自私 信任互惠 受訪專家:西南大學心理學部教授湯永隆 人際交往的本質是與他人的互助合作。 因此,一個人對自己和他人的需求分別持有何種態度,決定了他將採取什麼樣的方式與人互動。
無論在別人眼中多麼完美和強大,每個人都是帶著某種匱乏走進親密關係的,這就意味著我們渴望關係的庇護與滋養,需要伴侶。 當我們說需要伴侶時,我們需要的是什麼呢? 你可能會說:我需要他幫我換燈泡,我需要她做
氣死我了,今天不是被加塞,就是前面有人開車特別慢! 氣死我了氣死我了氣死我了…… 康康你啥時候變成“路怒族”了… 可不要把氣撒在我頭上啊。 醫學顧問 徐匯區精神衛生
家庭是滿足家人心理需要的場所。 不過,「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家庭成員難免會遇到心理上的困擾。 兩個擁有不同成長背景的人組成新家庭,攜手邁向未來人生之路,其實是件很有“風險”的事。 再加上新的家庭成
我生活在一個怎樣的世界? 我怎樣與他人建立關係? 我為什麼會被某種類型的人吸引,或者吸引某種類型的人? 我的朋友是我能信任的人嗎? 我應該為了融入集體而妥協,還是堅持自我? 在阿倫森的《社會心理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