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精神障礙和心理行為問題知識——焦慮狀態
當人們對未來的結果產生擔憂時,就會出現焦慮狀態。
焦慮常會帶來身體的不適感,如坐立不安、心跳加速、手抖、出汗、尿頻等表現。 有些人當眾發言、出席重大場合時常會出現這樣的狀況。
1.焦慮障礙
嚴重的焦慮會導致焦慮障礙。 焦慮障礙包括精神癥狀和軀體癥狀兩個方面。 精神癥狀指提心吊膽、恐懼和憂鬱的內心體驗,常伴有緊張不安; 軀體癥狀指心悸氣短、胸悶、口幹、出汗、肌緊張性震顫、顫抖或顏面潮紅、蒼白等。
焦慮障礙可以通過藥物治療、心理治療或兩者相結合來緩解、治癒。
2.一般焦慮狀態的應對
每個人都可能產生輕度的焦慮,以前文所述應對壓力的方式進行應對就可以有效緩解。
對於一些人來說,過多的焦慮會讓他們疲憊不堪。 成語“杞人憂天”就是焦慮的一個典型例子。 愛焦慮的人凡事多看到消極的一面,總是預見到最壞的結果。 心理學上稱為「災難化」。。
焦慮的人常會有以下一些思想深處的想法:
●我各方面必須是最棒的;
●我一定不能失敗;
●這件事情沒有做好,我會被別人笑話一輩子;
●如果我做了蠢事,我就是個笨蛋,一無是處;
●如果我這次被拒絕,那我就是一個不受歡迎的人;
●我應該是個不能出錯的人。
仔細看看,這些都是很絕對化、以偏概全的思維,當一個人被這些深層思維左右時,就會表現得焦慮不安。
所以,當焦慮來襲時,找個安靜的地方,不被打擾。
先用放鬆技術讓自己平靜一點兒,然後再思考一下是不是有什麼深層想法在阻礙自己。 這時可以用「駁斥」的方法來和這些想法進行辯論,如「憑什麼你就要是最棒的那個人? “”這個世界上有各方面都最棒的人嗎? 如果有,那是誰? “等。 多反問幾次,就會發現自己原先的想法是不合理的,從而找到讓自己變得焦躁不安的原因。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會極大地降低焦慮程度。
人們在對未知的、不確定的事物擔心時,會產生焦慮。 這時,增加確定感、把控感的準備工作很有必要。 如要去一個陌生的地方,可以先用導航進行搜索; 要去做一件沒有做過的事或很重要的事,可以提前反覆預演等。
中考和高考是家庭中的大事。 緩解臨考前的焦慮就可以採取預演的方式。 這種預演可以在腦中進行,閉上眼睛,從準備考試的前一天下午開始,想像考前要做的準備,將每一件事、每一項準備工作都預演一遍,一直預演到第二天早上吃飯、做好考試準備、到達考點、開始考試。 仔仔細細想幾遍,成竹在胸,會極大地緩解臨考前的焦慮。
(《家庭心理健康手冊》主筆:師曉霞 中國婦女出版社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