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節到了
你還在去紅螺寺求姻緣嗎?
我們心理學人從來都靠讀文獻學習談戀愛……
那今天我們心理學人就把這份“科學戀愛指南”分享給你,祝你新的一年愛情甜甜蜜蜜呦~
科學談戀愛的第一步,我們先來學習一下,戀愛關係都有哪些理論吧!
風險管理理論
(Risk-regulation Theory, Cameronet al., 2010; Stinson et al., 2015)
01
溫暖是人們都需要的一種社會特質。當人們預期到社會威脅時,如拒絕、情感傷害或社會痛苦,人們傾向於採取壓抑、較少表達的人際互動風格,以使他們保持冷漠,免受傷害。
同時,自尊水準不僅可以預期未來的社會結果,還能夠調節人們的行為反應,以應對在社會關係中預期的威脅。根據社會性測量模型(sociometer model),高自尊者相信自己在社會關係中是有價值的,並將這種自信投射到關係之中;反之,低自尊者懷疑自己在關係中的價值,並將這種懷疑投射到關係之中。Stinson(2015)發現,面對社會威脅時,高自尊者會採取溫暖化的行為反應,而低自尊者則採取冷漠的行為反應,這使得人們更偏愛高自尊者,而非低自尊者。
這一理論告訴我們,不要太悲觀,我們要大膽期待交流會有積極的回饋,這種預期會影響我們後續的行為。
關係協調和策略時間模型
(Relationship Coordination and Strategic Timing (ReCAST) model,Eastwick et al., 2018 )
02
長期關係指的是表現出強烈且持續的浪漫興趣,同時表現出已建立伴侶關係的特徵,例如心理依戀,給予照顧等;短期關係則在戀愛關係早期表現出適度的浪漫興趣,以及一些其他動機,比如,性欲。
下圖很好地解釋了在關係的開始,短期關係和長期關係的浪漫興趣是差不多的,這是出於求偶努力(mating effort, 即吸引交配伴侶)的影響;到了某一拐點,長期關係的浪漫興趣還會持續提升,而短期關係的浪漫興趣則開始下降,這一分歧受到親代努力(parental effort,即繁衍和撫養後代)的影響。人們在長期關係和短期關係使用了不同的策略。
這一理論告訴我們,如果我們希望建立長久的戀愛關係,隨著關係的深入,我們可以主動給予持久的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