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子·禮樂》中說:“以利相交,利盡則散;以勢相交,勢去則傾;以權相交,權失則棄;以情相交,情逝人傷;唯以心相交,淡泊明志,友不失矣。”
不管是朋友,還是親戚,若是沒有了真心,那就會算計利益,也會把真情撕裂,這關係就沒有辦法維繫了。
我們以為,兄弟姐妹是最親的人,和一般的親戚朋友不一樣。
但是到一定的年紀,就會發現,兄弟姐妹和外人一樣,甚至更狠毒,怕你有,笑你無。
在父母偏心的前提下,兄弟姐妹的矛盾就更深了。翻臉的情況,就自然會冒出來。
不是家庭多偉大,有多少財產要繼承,而是自己的臉面得不到尊重,氣不打一處來。
隨著時間的推移,曾經翻臉的幾個人之中,有一方遇到了災難,又該怎麼辦呢?
建議你,做到以下幾點,感情和金錢上吃點虧,但別虧待自己的良心。
01
“不看僧面,看佛面”:適當幫助,不讓父母寒了心。
有一個祖祖輩輩種地的家庭。
哥哥嫌棄家庭太窮,不顧家人阻攔,去了寺院裏,整日跪拜,懇請菩薩賜給自己財富。
弟弟見哥哥三五天都不回來,也跑到寺院裏,跪下來,一動不動。
哥哥見狀,生氣地說:“你還不回家,老母親今天吃啥。”
弟弟說:“我相信,菩薩會管的……”
哥哥面帶羞愧,馬上起身回家了。
《增廣賢文》中說:“堂上二老是活佛,何用靈山朝世尊。”
兄弟姐妹翻臉,最難受的人是父母。
就像是幾塊心頭肉,在互相捶打,不管誰痛苦,都是父母的心在痛苦。
因此,兄弟姐妹再不好相處,你還能保持一份幫忙的態度,那就是對父母的孝順。
從血脈上來說,堅持“見死不救”,這是不對的。
翻臉的根本,一定不是血海深仇,而是生活的瑣事,還有財產分配不公平,父母的偏心等。相對於生死,這些矛盾,不過是擦傷而已。
你能夠施以援手,那麼說明你能夠給父母面子,讓父母的心變得安定一些。
比方說,兄弟得了重病,父母非常擔心,白髮人送黑髮人。你能幫助兄弟,給點錢,也找點藥,父母的擔心就少了一分。
若是父母懇請你幫助某個兄弟姐妹,你無動於衷,父母是多麼絕望啊?于心何忍呢?你還是就坡下驢,不必固執。
02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表達自己的善意,剩下的交給對方。
不管你做得再好,人再優秀,也不會讓所有的家人滿意。
但是你做了,那就是你表達了自己的善意,問心無愧。
至於對方如何回報你,或者以怨報德,那也是你管不了的,隨意吧。
兄弟姐妹是親人,一起長大,但是不會三觀一致,也不會在一個層次。
有人上大學,有人討厭讀書,有人種地,有人打工,有人心眼小,有人大大咧咧……大家不一樣,你就不要苛求一樣。
知乎上有一個例子。
網友的姑姑,因為經濟困難,向網友的父親借錢十萬。
過了十多年,也不見姑姑家還錢。
在討債的過程中,才發現,姑姑安排了其女兒還錢。但是女兒和女婿好吃懶做,壓根就沒有打算還錢。
姑姑家的人說:“不就是借你們錢了嘛,至於天天來要嗎。”
作為農民家庭,網友為父親打抱不平,畢竟這筆錢,起碼要幾年才能存夠。
有人建議網友打官司,也有人說“打贏了官司,也沒有用”。
《論語》裏說:“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則無所得矣。”
如果我們往下期待,就會發現,什麼都得不到,但是也不太難受。
如果我們期待過多,那麼失望也會有很多。
對於自己,應該積極向上,但是對於親人關係,卻只能朝下看。
當你不圖回報的時候,就會發現,沒有什麼遺憾,也沒有什麼紮心。人家就那副德性,你使勁幫,沒有必要,適當幫,沒有什麼損失,也就算了。
因此,在兄弟姐妹遇到災難的時候,你要麼不幫,要幫忙的話,別指望對方有什麼感恩戴德、回報幾倍的情況。就算是送了一份人情吧。
03
“大路朝天,各走一邊”:不管未來發生什麼,你都靠自己,也放過自己。
在農村有句土話:“樹大分叉,家大分家。”
也就是說,兄弟姐妹都長大了,就會找對象結婚,也會從父母的家庭剝離出去。大家不再是真正意義上的一家人。
兄弟姐妹翻臉,那就更加說明,“我們不是一家人”。你總是去招惹,計較,何苦呢?
你會發現,大家保持了距離,又隨著時間的推移,關係會變淡,矛盾也會變淡。
就像普通親戚一樣交往,關係會順溜很多。
若是有人遇到災難,你去探望一次,給個小紅包,也不是不行。就當是普通的禮尚往來吧。
以後的路,誰都是靠自己的,千萬不要捆綁在一起。
若是給巨大的幫助,比方說,借一大筆錢,還是要立字為據。若是你擔心兄弟姐妹還不起,那麼要其兒女參與,做出承諾。
你的行為,也許會讓彼此陌生,但是你的利益會得到保護。誰的錢財,都不是風刮來的,哪能一甩手就弄丟了?太顧及情面,就是被面子坑害。
04
古人雲:“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
親人的關係是甩不掉的,但是我們可以把握交往的尺度。
凡事,過猶不及,不如不遠不近,不負不欠。
你管不好親人的言行舉止,但是你可以管好自己,別跟著大家一起瞎起哄,要錢不要臉。
親人把痛給你,你卻報之以歌,贏得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