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常常告誡兒女:“嘴上無毛,辦事不牢。”
也就是說,不管家裏發生了什麼,小孩子不要隨便說;遇到年輕人,不要輕易相信,他們的經驗不夠,辦事的效果不佳。
一晃,我們都長大了,若是還管不好自己的嘴,那麼不僅僅傷害的是家庭,還破壞了親人的感情,也有可能把親人推向水深火熱之中。
兄弟姐妹到了中年,作為家庭的頂樑柱,窮困不怕,人人都有一雙手,一起努力,一切都會好起來。若是人人都隨意張嘴,那就可怕了。
因而,一旦把以下幾個隱私告訴了外人,悲劇就接踵而至了。
01
“引狼入室”:家內的矛盾,請外人來調和。
任何一個家庭,都存在矛盾。兄弟姐妹的眼睛都是雪亮的,會把矛盾看得清清楚楚。
每天都會對矛盾進行點評,並且點評的內容不同,觀點甚至的相反的。
父母偏心,可以被說成幾個版本。被偏愛的人,有恃無恐,甚至敗家了;被薄待的人,憤憤不平,認為父母太可恨,要斷交才對。
平時,我們吵架了,可以生氣幾天,甚至有“來日報仇雪恨”的想法。
說白了,大部分的矛盾,是和利益有關的。就是窮苦的家庭,也會因為財產分配,鬧騰不停。
矛盾在家裏,大家都好好說話,處理起來,也就不那麼棘手。一旦捲入了外人,就會變成另一種格局——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也就是,你傷害兄弟姐妹,外人傷害你。
西周時期,周幽王娶了申侯的女兒為妻,並立為王后。
王后的兒子宜臼,做了太子。
有一天,周幽王遇到了美女褒姒,還有了孩子,馬上就開啟廢除王后、太子的行動。並且立褒姒的兒子為太子。
宜臼跑到申侯面前哭訴遭遇,申侯憤怒之下,聯合西方的犬戎進攻幽王。周幽王被滅,犬戎卻賴在京都不願意離開,不斷搶奪錢財。
當京都變成廢墟之後,西周滅亡,演變成了東周。
從親情來說,宜臼和褒姒的兒子是兄弟,處理矛盾應該從內部開始,而不是對外求。
說實話,外人干預你的家庭矛盾,其初衷一定是“對財產虎視眈眈”,不貪圖一點什麼,肯定是不會善罷甘休的。
外人得到利益,就逃之夭夭,哪能真正幫忙處理矛盾呢?這樣的道理,別等家庭被外人破壞之後,才明白。
02
“越描越黑”:家庭的醜聞,請外人來評價。
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說起來,就是醜事了。
有醜事,不奇怪,誰都不是完人。
可是很多人習慣這樣做——認為自己有道理,就對外人說“你評評理,是我錯了,還是他錯了”。
身邊的人,肯定會說:“你對了,他錯了。”這是護短,迎合的體現。
你聽了別人的話,就洋洋得意,不知道禍患就掩埋了。
別人經過描述,把你的醜聞,一次次修改,有無數版本進行傳播,從而一家人都會聽到,關係更加糟糕。
要知道,醜事經過別人的嘴,加工過後,又會回到你的耳朵裏。
魏晉時期,有一個大臣叫呂安,娶妻徐氏。
妻子有幾分姿色,被呂安的哥哥呂巽青睞。呂巽用酒將徐氏灌醉,將她侮辱。
家庭的醜事,讓呂安很生氣,就請了朋友嵇康來幫忙調節。
呂巽被逼急了,就惡人先告狀,誣賴呂安不孝順父母,幫來了“鐘會”作為自己的救兵。導致呂安、嵇康都被問斬。
我們會發現一種不好的現象:若是一件醜事發生了,曝光了,就大概要用很多件醜事來蒙蔽。
醜事就像抹布,越擦越髒。唯有丟掉,才是首選方案。
若是醜事涉及到違法犯罪,那就應該用法律來保護自己,而不是用嘴巴。
一百個人,可以說一百種道理,把醜事描繪得有聲有色,何苦呢?
就是外人不陷害你,也會人云亦云,把你的家事,當成一個笑話,從來不會感同身受。
03
“狂妄自大”:親人的財產,在外人面前炫耀。
在喝酒的時候,我們有句口頭禪:“借花獻佛。”
意思是說,兄弟提供了酒席,你去參與。端起兄弟買的酒,敬其他的親戚朋友。
把酒杯端出來,無關緊要,若是把兄弟姐妹的財富都搬出來,炫耀自己的大家庭多好,問題就來了。
我的一個表弟,在省城的化工廠 上班,做到了技術經理的崗位。
表弟的哥哥,也被安排到工廠做事,待遇不錯。
哥哥在過年時,吹噓了一番,說弟弟有都本事,碩士畢業,收入幾百萬。
過了不久,好幾個親戚到省城,請表弟安排工作;也有親戚借錢。表弟是啞口無言,不知道如何回絕。
一次吹噓,導致弟弟麻煩不斷,這是不必要的。若是家庭的財富被人盯上,還有是較勁去算計,就更難受了。
財不露白,悶聲發大財,這樣的道理,不僅僅是自己要做到,還要幫助兄弟姐妹做到。就是兄弟要炫耀自己,你還要提醒,保持低調,岔開話題。
04
從人情關係來看,很多事情,在家裏是公開的,在外人面前就是隱私了。
不要家裏家外的關係搞反了,也不要搞不清。
《論語》中說:“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
把隱私告訴外人,往往是嘴巴漏了財氣,挑撥關係,敗壞風氣。
兄弟姐妹是最親的人,也是能攜手同行的人,不要因為小事就鬧翻臉,更不要當成外人來看。
小事,外人愛莫能助,說了就是給人聽笑話。
大事,外人盯著利益,說了就是打開了利益的缺口。
為了家庭考慮,要顧全大局,把握分寸。
記住,兄弟鬩於牆,而外禦其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