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單的老楊
老楊八十多歲,一個十足的耄耋老人,剛送走相濡以沫幾十年的老伴兒,心裏難免有孤單失落傷感和惆悵。
其實,在這樣處境下的老人,是很可憐的。
老伴兒在,相互為伴,老伴兒不在,形單影隻。平時連個說知心話的人都沒有,真的挺孤獨的。
很多的老人,在老伴兒離開人世不久,就緊隨其後撒手人寰。
老楊的兒女孫子孫女外孫外孫女孝順,怕他不能從喪失老伴兒的陰影中走出來,就儘量抽空陪他,希望老人家過好為時不多的餘生。他明白兒女們的良苦用心,於是,老楊心裏有了很大的安慰。
老楊年輕時當過兵,軍旅生涯二十多年,在部隊上當過連長,經歷過風雨,經歷過磨難,經歷過嚴峻形勢的考驗,經歷過艱苦歲月的曆練,見過世面,眼界開闊,心裏素質過硬,能扛住事,是個人生履歷十分豐富的老人。
再加上他幾十年的人生經歷,早已把生老病死悲歡離合想得極其透徹,才不至於被其喪妻的無情事件所壓垮。
這是他堅強的一面。
老楊的子女為其父親的堅強,感到心滿意足。

照顧病重的老伴兒
老楊的老伴兒病重期間,他不辭辛勞親力親為,主動擔負起伺候老伴兒的重任。
這種精神難能可貴。
這種行為令人動容。
可是,老楊必竟是八十多歲的人了,況且,本身又有疾病,在不遺餘力的照顧老伴兒的很多具體事情上顯得疲憊不堪力不從心。
說實話,那段期間,老楊老伴兒的病,把他拖累的不輕,很多時候,他也感到身心疲憊身不由己。可是想想自己的兒女都不容易,就堅持著伺候病重的老伴兒,好讓兒孫們該上班的上班,該上學的上學,該幹什麼就幹什麼。長此以往,苦不堪言。
那個時候,應該為老楊的辛勤付出苦力支撐點贊。
老楊的行為,為自己樹立了形象,為子女樹立了榜樣。這樣的精神是值得傳頌和弘揚的。這就是應該大力提倡的正能量。

落淚的老楊
老楊老伴兒如一支快燃盡的蠟燭,火光昏暗的生存。
當老楊知道自己老伴兒的時間為時不多時,當著家人的面放聲大哭,他的哭聲感染了在場的人。
老楊哭訴:“曾幾何時,我們一家五口人,儘管命運多桀,生活艱難,一家人團團圓圓,不失歡笑,是個完整的家;曾幾何時,有了兒媳,有了孫子孫女,香火得到延續,生活有了盼頭,是個完美的家;曾幾何時,女兒出嫁,有了外孫女外孫子,逢年過節,一大家子人歡聲笑語其樂融融,是個團員的家。現如今,老伴兒的生命即將走到盡頭,眼看著這個家,就剩我自己了……”
老楊用自己的哭訴,講述著過去曾經經歷過的美好時光。
這個時候,老楊在哭,老楊的兒子在哭,老楊的女兒在哭,老楊的孫兒在哭,整個哭聲一片。
那場面,令人感動。

排排場場的辦
老楊是退伍老兵,又是軍轉幹部,軍齡長,工齡長,退休工資很高,手頭不差錢。
他的老伴兒去逝後,供品用最好的,骨灰盒用最好的,靈棚用最好的,就連用的幫忙的都是素質最高的。
老楊說:“老伴兒最後一回事了,讓她風風光光的走,自己才會心安理得。”
老楊老伴兒的喪葬費用,他獨自承擔,沒有讓子女花錢。

現如今的老楊
如今的老楊,已經從喪妻的悲痛中堅強的走了出來,他每天騎著自行車到處轉,或是聽戲,或是閒逛,或是與相識的老頭聊天。
自己想吃啥就吃啥,想和啥就喝啥,根本不用子女們負責。
對於他目前的身體狀況和日常生活,他的兒女們感到很知足很滿足。這應該是為他們解決了後顧之憂。
他們懸著的心,似乎完全可以落下。

作者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