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不美,家鄉水;親不親,一家人。
小時候,印象中,家庭是溫馨的港灣,家人最好的依靠。
當我們成年之後,對於家庭的印象,開始改變。此時我們有自己的事業和小家庭了,父母也到了五六十歲,馬上進入老年了。
若一個家庭按照正常的路線走,老人慈悲,兒女爭氣,孫輩安康,這就越來越興旺。反之,一旦線路走偏了,那就慢慢衰敗了。
誠然,家庭最掉價的,就是父母五六十歲時,處於以下幾種狀態。
01
在外風流,丟了老臉。
讀過《背影》的人,會被文章中的父親朱鴻鈞,深深感動。
一個上了年紀的父親,不放心兒子遠行,非得送到月臺,還要去買橘子,又反復叮囑。
但是我們繞開文章,去看文章作者朱自清和父親的關係,看他們的家庭狀況,那就不太能贊同了。
在上世紀初,朱鴻鈞努力讀書,然後得到了功名。在揚州府邵伯鎮等地做官。
依靠薪水,一家人也過得去。
朱自清十八歲那年,結婚,娶了武鐘謙。
婚後第二年,父親到徐州做官,工資也漲了。但是他卻開始膨脹,續娶了一房姨太太。
原本家裏有妻有妾,又平白無故冒出一個女人來,這導致女人們爭風吃醋。
家中,潘姓姨太太忍不住心中的怒火,跑到徐州大鬧。因此,朱鴻鈞被撤職。
這工作弄丟了,朱家就陷入了窮困。
更難受的是,朱家人因為此事,非常丟人。一個到了爺爺年紀的人,還有風流韻事,還因此丟了官。
朱自清的奶奶,悲憤交加,很快就過世了。無疑是給這個家庭,再次狠狠一擊。
俗話說:“上梁不正,下梁歪。”
這五六十歲的父母,不能修正自己,還給家庭蒙羞,帶來一些風言風語,那就讓子孫總是抬不起頭,做人好難。
你出門,別在背後指指點點,說“那是某個人的兒子”,這話讓人脊背發涼。
在當下社會,若因為父母的德行糟糕,導致兒女找工作好難,那麼兒女的這一生,算是毀掉了。
02
蠻橫無理,排擠媳婿。
再說一說朱自清的家庭。
父親在缺錢的時候,跑到朱自清上班的單位,偷偷截取了工資。這讓朱自清很惱火,一氣之下就辭職了。
朱自清辭職,導致父母和他的關係僵化。朱自清的妻子夾在中間,不知道說什麼,兩頭都是“出氣筒”。
另外,父母還很封建迷信,認為武鐘謙這個新媳婦,一過門就沒有什麼好事,都是壞事。這就是掃把星,有克家庭的嫌疑。
種種原因疊加在一起,讓武鐘謙承受了很大的壓力,也聽到了公公婆婆的惡語。
實在是忍受不住的情形下,武鐘謙先是變賣了陪嫁的鐲子,沖抵家庭的開銷;然後帶著年幼的孩子,跑到了娘家。
而娘家也不好過。此時,母親已經過世,家中是繼母當家。
在娘家熬了三個月,朱自清才找到新的工作,把武鐘謙接走。
多年後,朱自清回想這件事,都很愧疚,寫道:“你在我家受了許多氣,又因為我家的緣故受你家裏的氣,你都忍著。這全為的是我,我知道。那回我從家鄉一個中學半途辭職出走。家裏人諷你也走。哪里走!只得硬著頭皮往你家去。那時你家像個冰窖子……”
家中添加了兒媳、女婿,這本來是好事,也意味著可以傳宗接代,家庭延續。但是五六十歲的父母,卻始終不認可,導致兒媳、女婿沒有好臉色看。
多少父母,在兒女結婚的日子,當著親戚朋友的面,拒絕兒媳的孝順茶,也指責兒媳的種種不是。或者在女婿接親的時候,各種刁難。
兒女的婚姻,在父母的攪合下,就變黃了。兒女失去了愛情,這內心有多痛苦啊。
兒女的婚姻,從來不被父母認可,這就導致兩代人反目成仇。這後來的日子,是沒有辦法過的。
蠻橫無理的父母,成為了兒女成家立業的攔路虎,還有比這更爛的嗎?
03
退休無望,打算啃子。
古人雲:“養兒防老,積穀防饑。”
在經濟條件不夠好的古代,家裏有兒女,就能夠種地,做買賣等,把一點點余錢,養活老父母。
隨著時代的發展,如果我們還用老一套,那麼就會讓兒女很心酸。
父母單純靠養兒防老,是不夠的,還得積穀防饑才是。
現在有退休的政策,也有商業養老模式,還可以有存款。總得選擇一樣,為餘生做打算。
可是有的父母,看到兒女長大了,自己從四五十歲就開始悠閒過,不考慮錢財的問題。
父母到了五六十歲,不能退休,就開始伸手,向兒女索要養老費用。
算一算,父母到八九十歲,有三十年時間,需要兒女供養。這一年一萬,都要幾十萬啊。
兒女從二十歲到五十歲,也就是三十年的職業黃金期。其中就要每天管著父母的吃喝拉撒,這就像是背負了一種巨大的債務。人生動彈不得。
兒女啃老很可怕,父母啃小,同樣可怕。誰的錢,都來得不容易,都是血汗錢。
04
孟子說:“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父母們,活一輩子,都要坦坦蕩蕩做人。
隨著年紀的變化,去謀劃家庭,這才是做人的遠見。
到了五六十歲,一方面要考慮養老,一方面要認真修德,一方面要慢慢積累財富。
晚年的幸福,根本不是眼巴巴地看兒女怎麼辦,而是看自己如何運籌帷幄。
父母們,自己積極向上,以後才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