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嘴,真的很神奇。
可以把好的說成壞的,也把壞的描述成好的,可以添油加醋,可以無中生有,可以激發怒火……可以損人,可以點贊。
毫無疑問,人的命運如何,一方面取決於命運本身的狀態,一方面在人的嘴裏。
若是你希望過富貴的的生活,那就口吐春風,拒絕一歎窮三年。
01
強嘴,自以為是。
總有一些人,習慣了一爭高下,並且自己一定要贏一局。
就是自己錯了,也要在嘴上贏回來。
也有一些時候,自己的認知很低,卻自以為是,總是習慣性反駁、抬杠。
有人說:“不要把自己活得像聖人,急著要告訴所有人你的成績。”
把自己說成聖人的人,往往是很低級的人。真正的聖人,是很低調的,看透不說透,並且 保持平常心,用行動證明自己是對的。
北宋的王安石,在慶曆元年六月,抵達京城,走進了科考場。
經過層層選拔,他得到了“解額”的資格,第二年又參加了禮部考試,得了第一名。
宋仁宗拿到王安石的試卷,看了看,覺得“孺子其朋”四個字,顯得狂妄了。言外之意,就是把宋仁宗當成了孺子,而王安石是一個老師。
宋仁宗不愉快地說:“此語忌,不可魁天下。”
於是,王安石被皇上刷下去,只得到第四名。
對於科考名次,王安石不以為然,也沒有抱怨一句話。當時的大臣王铚在《默記》裏點贊王安石:“荊公氣量高大,視科第為何等事耶。”
當年,和王安石一起參加考試,還有一個才子,叫楊寘,信心滿滿地說:“我一定是第一名。”
楊寘聽說王安石第一,就憤憤不平,大聲喊:“不知哪個衛子,居然奪走我的狀元。”
後來,王安石被皇帝刷下去,楊寘成為了替補狀元。
可是過了幾百年,我們真正佩服的人,是王安石,楊寘這個名字,恐怕知道的人很少了吧。
嘴硬,不如有骨氣,能幹事,能為天下人謀福利。王安石推動變法,也就是如此。為大家活得富貴,自己就更加富貴了。
做人,不能沒有任何爭執,但是一定要懂得,爭其必然。爭有意義的事情,爭出真理來,而不是爭奪一些虛假的名聲,單純為一己私利。
02
貧嘴,低級趣味。
貧嘴,在字典上的 解釋是,人愛開玩笑,但讓對方不生氣。
可是現實生活中,很多人把自己的玩笑,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
過分的玩笑,比比皆是,不顧別人的感受。
北宋的文豪蘇軾,去了杭州做官,他的朋友佛印,也到杭州附近的寺院修行。
有一天,蘇軾和佛印一起打坐。
蘇軾問:“我像什麼呢?”
佛印說:“如佛。”
接著,佛印問:“我像什麼呢?”
蘇軾戲言:“如一堆牛糞。”
回到家,蘇軾告訴家人,說自己今天如何贏了佛印,太開心了。
家人問了情況,然後回應一句:“佛印說你如佛,是因為他的心中有佛;你說牛糞,是因為你的心中有牛糞。”
蘇軾醍醐灌頂,也為自己的戲言,懊惱不已。
說起貧嘴的人,我們立馬會想到一個詞語——油嘴滑舌。
什麼都要說圓滑一些,都要讓大家覺得好笑,殊不知,說出來的,都是黃段子,讓人很是厭惡。
當一個人用拍馬屁的語言去取悅人的時候,會發現,自己變得特別虛偽,也低人一等。這是討好人,但是沒有得到好的關係。但凡有頭腦的人,都在拒絕捧殺行為。
如果一個人在嘴窮了,那麼他有吃有喝,都說不出一個道理,沒有什麼真正的喜氣,因此還是窮人。
03
管嘴,自律自強。
一個人連自己的嘴,都管不好,那就也管不好別的事情。
反過來看,能管好嘴的人,就能管好方方面面。
管好嘴,不是一句話不說,而是該說就說,不該說就不說,有分寸,講規矩,也注重禮節。
其一,少說,少是非。
在人多嘴雜的時候,人與人針鋒相對的時候,少說幾句,就證明自己冷靜下來了,能及時從麻煩之中退出去。
尤其人的氣頭上,你少說幾句,對方就不會持續生氣,就不會到肢體衝突的這一步。
對於和自己無關的事情,少說,也就是不介入人家的因果,不因為別人惹禍而連累自己。
其二,不說,是修養。
作家海明威說:“人一輩子用兩年時間學會說話,卻要用一輩子學會閉嘴。”
若你能常常閉嘴,那麼你會發現,很多事情和自己沒有關係了。並且你能作為旁觀者,去看透事情的真相,從而活得通透。
看看那些笑而不語,苦而不言的人,他們的修養很高了,並且能夠成為人群中更耀眼的人。
俗話說:“沉默是金,開口是銀。”
金子銀子都到自己身上了,那麼要富貴,就容易多了。
社交,評價社會,交流經驗,促進家庭和諧,都靠嘴,只要管好了,都會好起來。
成年人要記住,好的管嘴方式,就是降低音量,說“謝謝”,精准表達,面帶笑容,放下面子,不帶火氣等。
04
改變命運的東西很多,但是命運的樣子,往往是自己描繪出來的。
有人拿著一百塊錢,吃了一頓飯,說“真好”,幸福感就來了;有人說“一百塊錢,太少了”,悲哀感就來了。
學誠法師說過:“你嘴裏的人生,就是你的人生。好好說話,就是改變命運。”
世上最美好的,不一定是極致之美,而是帶著美好的心情去欣賞。
世上最大的富貴,不是什麼都有了,而是自己知足了。
從今往後,不管遭遇什麼,都好好吃飯,好好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