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了好長時間,總算熬出頭了,錢有了,房子也有了。
可是你別高興太早,避免樂極生悲。
若是不學一學如何守財,幾代人的積蓄,都能在一代人的手裏,迅速敗光。
也有人上半生苦哈哈地賺錢,收穫豐盛,但到了下半生還得苦哈哈地到老。
從長遠考慮,一個人有錢之後,需要收起自己的大方。

01
育兒,別大方,留勤儉之風。
在北宋時,有一位官員叫郭進。
辛辛苦苦大半生,他在城裏蓋了新房。
喬遷宴上,郭進讓工匠們坐上席,兒子們坐下席。
大家不理解,是不是安排錯了位置?
郭進說:“沒錯,上席是建房的人,下席是將來賣房的人。”
果然,郭進過世後,兒子們把房子賣了,家也窮困了。
從經濟上來看,兒子們到了最後,確實還過得不如工匠。工匠依靠自己的手藝,一輩子不愁吃喝。
我們不僅迷糊,為什麼郭進預測到了家業的結果,卻不去改變。不建大房子,繼續過簡樸的生活,那就應該好多了。
好的家業,成於節儉勤勞,敗於奢侈。好的人生,也是如此。
一個人有錢了,千萬別喊“富養兒女”。還得讓兒女吃讀書的苦,吃謀業的難,感受社會的各種壓力。
告訴兒女,自己賺來的,才是最珍貴的,長久的。依靠祖輩的財產,坐享其成,就等於坐吃山空。
具體來說,父母不要給兒女大量的錢財,投資;也不要給兒女大房子,更不要允許兒女啃老。每一代人,都管好自己的錢財。
02
交友,別大方,做好圈子的減法。
人有錢了,狐朋狗友不知道從什麼地方,就冒出來了。
大家都希望和你很熟。
一來,你有錢,就會在吃喝上買單,大家能蹭飯。
二來,大家也想,若有急事,能夠向你借錢呢。你就是大家的銀行,貸款特別方便,甚至隨喊隨到。
更現實的是,你發大財了,但是朋友們還窮困,因此有了嫉妒、仇富的心理。一群仇富的人,和你這個富人一起混圈子,這不是自己尋找了仇家?
當然,曾經的朋友,也不乏是騙子。尤其是多年不見,忽然冒出來的朋友,已經變質了,不能是過去的單純的哥們。
從事業發展上來說,你已經混出名堂了,曾經的地方,不一定繼續適合你。
你是大鵬,就別總是和麻雀爭奪小小的屋簷。你應該去更大的地方,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03
走親,別大方,還要財不露白。
很多人喜歡“衣錦還鄉”,其實是炫耀自己的錢財,給老家的親戚、鄉親們看看。
大家都嘖嘖稱讚,你就特別開心,不知道禍害就在其中。
我的一個表哥,在省城的大廠做技術工程師,一年收入幾十萬。
年底,他開車回家,走親訪友。
有親戚看到他的車不錯,就決定借車去相親,也撐臺面。
車借走了,也剮蹭了。損失好幾萬。
另外一個長輩,看到表哥,立馬要求:“介紹我的兒子去廠裏打工,混個技術員就行。”
表哥是左右為難。但是怎麼開口拒絕呢?
從人情上來說,所有麻煩你的人,是因為看到你的“錢”,認為你有本事,就得幫忙。
若是你把錢藏起來,一直在窮樣子,那就少了很多麻煩。
人,既要悶聲發大財,也要財不露白。前後都是窮樣子,就不會引發各種嫉妒,也不會被親戚們當成“搖錢樹”。
當然,我們一直是窮樣子,也就不會和親戚有層次的差距了,大家都是一樣的人,相處也開心很多,免得拘束和過分的客套。
04
孝老,別大方,兄弟姐妹一起承擔。
自己有錢了,把贍養父母的事情承包起來,這看起來不錯。
古人也建議“孝不比兄”。
但是你長期、獨自照顧父母,問題就來了。大家會這樣認為:“反正你有錢,就應該你管父母。”
如你有特別的情況,不能照顧父母。兄弟姐妹的怨氣就來了,認為你不應該如此,太不孝順了。
更氣人的是,父母很偏心,反復向你要錢。一轉身,父母把錢就給了沒有出息的兒女。你的錢,莫名其妙就變成了兄弟姐妹的錢,還沒有人會還錢。
“孝不比兄”,這四個字要深度理解。
一是你要孝順父母,不要因為自己付出多,就和兄弟姐妹對比,憤憤不平。
二是要有孝順的規則,所有的人都對父母好,只是“好的程度”不互相比較。孝順多的人,不埋怨孝順少的人。
兄弟姐妹不如你,但是不等於他們就不應該孝順父母。
好的家庭,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制定好的規矩,而不是愚孝,自以為是地愛父母。

05
收起大方的根本,就是防止“借錢、騙局、設坑、詐騙、費力不討好”等情況發生。
誰的錢,都是血汗錢,不是大風刮來的,別不懂得珍惜。
俗話說:“攢錢好比針挑土,敗財猶如水推沙。”
做人大大方方,這是格局,是包容一些不美好的因素。但是你在金錢方面別大方,摳門一些,不是格局小,而是考慮年年有餘,歲歲平安,能讓家庭富幾代。
若你的錢真的花不完,就去做善事吧。為子孫積德積福,形成好的家風。
賺錢,是永遠在路上,不進則退。
堅持小氣,就是不讓自己得意忘形,不讓家庭驕橫,不讓子孫坐享其成。
人這一生,簡單生活,幸福很多,但無需表現給誰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