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老家,有一種習俗,叫“酒宴兩親婆,種稻親家公”。
也就是說,但凡一家有喜事,親家婆一定會來幫忙做飯,洗碗等。
農忙的時候,親家公不請自來,幹活了,也不要錢。
這親家互相幫助,其根本是為了促進兩個大家庭的關係,從而讓兒女們可以順順利利過日子。
尤其是在小夫妻常年外出打工的情況下,親家在老家能夠和睦相處,那就省去了很多的麻煩,起碼讓人很放心。
順著農村的習俗,我們進一步探討一下:作為有兒子的家庭,你應該如何做,才能讓親家關係變好呢?
建議你,留下以下幾個心眼,這不是心機,而是做人的格局。
01
如果兒媳是獨生女,請鼓勵她多關照娘家。
隨著時代的變遷,很多家庭,不再是兄弟七八個,而是獨生子女。
也有一些家庭,只有一個女兒。
這就可以判斷,女兒是妥妥的傳家人,不僅能繼承父母的一切,還要照顧父母的後半生。
若男方家庭,還堅持“嫁出去的女,潑出去的水”,這就顯得很不厚道了。
古人把女婿當成半個兒;在獨生女家庭,把女婿當成一個完整的兒子。就是岳父母家庭很窮,但是對女婿的愛護之心,是不會少的。
你作為男方家庭的父母,應該引導兒媳兒子去盡孝,而不是自私自利地把兒子兒媳鎖定在自己身邊。
我的一個老同事,兒子兒媳都是公務員。兒媳是陝西人,並且是獨生女。
但兒子結婚之後,老同事買了一個小公寓。
兒子不解:“這有必要嗎?”
老同事說:“這是送給兒媳的。她的父母在鄉下種地,總有一天會變老,需要照顧。這小公寓,就給她的父母。”
一晃過了多年,兒媳把父母從陝西接到湖南,一大家人在一座城裏,互相關照,日子也暖暖的。
有這樣一句話:“不會心疼的,心疼兒子,會心疼的,心疼兒媳。”
兒子和你血脈相連,趕不走,才不善,兒媳是外來的人,需要用更多的感情去挽留。
兒媳盡孝,還真不是她一個人的事情,大家都出點力,幫助了兒媳,就是幫助了自己的大家庭。渡人渡己,這樣的道理,在家庭裏,也是適用的。
02
如果兒媳有弟弟,請防備她做扶弟魔。
有一段時間,關於“弟弟娶妻6個姐姐每人隨禮4.8萬”的話題,被大家熱議。
安徽的張某,在結婚的時候,六個姐姐都來了,每個隨禮四萬多,但是客人們發現,姐夫們都沒有來。
有很多網友就評論,說:“討厭這樣的習俗,讓姐夫當了冤大頭,這筆錢在農村是一年的收入,還不算吃喝。”
還有人說;“姐夫為什麼沒有來,大膽地想。”
弟弟結婚,姐姐隨禮,這不是奇怪的事情。但是用隨禮的方式,把家底掏空,都給了弟弟,這就奇怪了。
很明顯,多數的人,是討厭“扶弟魔”的。兒媳在婆家生活,卻拼命把錢財都給了娘家的弟弟,或者把錢財都給了父母。
一旦遇到扶弟魔,那麼婆家就很難富起來,也會長期被親情關係困擾。
作為公公婆婆,對於兒媳的行為,應該予以提醒。
在親家交往的過程中,應該深度溝通,針對雙方家庭存在的問題,以後要如何改變,都應該有一些可行的方法。
在溝通之後,如果親家無動於衷,兒媳也不會改變。那麼公公婆婆就應該學會“自保”了。
其一,對兒子兒媳應該儘量少花錢,也不要持續性供養孫子。把錢財留住,用來自己養老。兒媳現在是扶弟魔,若以後要孝順公公婆婆,難度是很大的。
其二,給兒子一些建議,不管兒子聽不聽。也引導兒子,在經濟上有所保留,學會夫妻之間的協商。
其三,保持和兒子兒媳的距離,避免彼此的矛盾擴大。畢竟,老人不能去拆散兒子的家庭。
總的來說,無法改變兒媳兒子、親家,那就多改變自己。
03
就算兒媳很不好,也不要對親家抱怨。
很多公公婆婆,一開口就說兒媳多糟糕,不做家務,或者做家務不認真;喜歡打麻將,應酬;工作不上進;花錢厲害等。
在街坊鄰居群裏抱怨,除了導致兒媳被人指指點點,就沒有別的好處。
在親家面前抱怨,這就更沒有好處了。換位思考一下,兒媳到你家,好不好是你的評判。親家是很心疼女兒的,不會看到什麼缺點,也會包容缺點。
父母有護短的習慣。你作為公公婆婆,挑剔了兒媳,就會引發親家護短的習慣,從而導致親家關係變得很糟糕。
任何時候,人無完人。你不要指望兒媳很完美,讓你滿意。只要你的兒子不嫌棄,作為父母,就應該包容兒媳。
抱怨就像一只飛進嘴裏的蒼蠅,會讓你特別難受。
對於兒媳的言行舉止,常常要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糊塗就是真愛。
04
學會“留心眼”,不是自私自利,而是從家庭長遠發展的角度看問題,不要得過且過。
平時,不動聲色地觀察兒子和兒媳的感情,持家的方式;也考慮兒媳娘家的具體情況;想一下幾個老人,在走不動的時候,如何過日子,如何減輕兒女的負擔。
做一個善良,卻帶著一點鋒芒的老人,幫忙有方法,有尺度,這就是真正的德行。
親家是半路親戚,又涉及到兒女、孫輩的幸福,相處好了,無不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