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微醺夜話

有種婆媳關係,不值得你用心對待,保持距離為好

有種婆媳關係,不值得你用心對待,保持距離為好

在家庭的各種中,婆媳真的是個難題。處理得好,家裏其樂融融;處理不好,那就是雞飛狗跳。

有很多讀者,跟我訴說在婆媳問題上的種種委屈,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不過說實話,在現實中,不是所有的婆媳關係都值得我們去費心維持。

比如,有些婆婆和媳婦,性格、習慣、想法等相差太多,就像兩個世界的人。

這種情況下,你非要把他們往一塊兒湊,那就是自找麻煩,大家都不開心。

所以,面對婆媳關係,我們要知道,什麼時候該去調解矛盾,什麼時候又該保持點距離,這樣才能讓彼此既和諧又舒服。

其實,不是所有的婆媳關係,都值得用心去維繫,特別是以下幾種。

01

當尊重變成縱容

我們都知道,尊重是雙向的,特別是在婆媳關係裏。

你尊重我,我尊重你,這樣大家才能和睦相處。但很多時候,尊重卻變成了“你就得讓著我”。

就像張女士和她婆婆那樣。張女士特別尊重婆婆,總是儘量滿足她的要求。可婆婆卻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開始提出一些很過分的要求。

比如,她想讓張女士辭職回家,全職照顧孩子,做家務。

張女士拒絕後,婆婆就開始擺長輩的架子,搞得家裏矛盾重重。

說實話,這種情況就已經不是單純的尊重了,而是變成了縱容。

就像那句老話說的:“人太好了,就容易被”。

當尊重變成了縱容,那這種婆媳關係就已經失衡了,真的不值得再用心去維繫。

這時候,我們就得重新考慮,如何在尊重婆婆的同時,也能保護好自己的權益。

02

當溝通變成對牛彈琴

所謂有效的溝通,說白了就是能讓兩個人,互相明白對方的意思。

但在現實中,有時候婆婆就是聽不懂,或者不想聽兒媳的話。

這種情況下,兒媳就算再怎麼說,婆婆也像聽外星人講話一樣,根本理解不了。

李女士就碰到了這樣的問題。她想和婆婆好好聊聊,希望兩個人能和平共處,一起努力,把日子往她裏過。

可是,她的婆婆非常固執,總覺得自己的經驗才是對的,完全不聽李女士的想法。

每次李女士想解釋自己的做法,婆婆就會說:“我吃的鹽比你吃的米還多,我知道該怎麼做。”完全不聽李女士說什麼。

這實話,這樣的溝通真的沒什麼用,反而會讓婆媳關係更緊張。

就像叔本華說的:“要尊重每個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靈魂。”

如果婆婆就是不願意尊重和理解兒媳,那這種婆媳關係也就不值得去維繫了。

所以,李女士需要想想別的辦法,要麼改變自己,要麼找家人幫忙。畢竟,家庭和諧不是靠一個人的忍讓,就能實現的。

03

當付出變成理所當然

在婆媳關係裏,兒媳對婆婆好,往往被大家看作是應該的。

但問題是,當婆婆覺得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連句“謝謝”都沒有,那兒媳的好心豈不是很委屈?

陳女士就是這樣,她對婆婆很好,吃的、穿的、用的都想著婆婆。

可婆婆呢?她覺得這都是陳女士該做的,根本沒什麼大不了。

時間久了,陳女士心裏很不是滋味,覺得自己的付出都打了水漂。

說實話,要是婆婆一直這種態度,那兒媳再怎麼努力也是白搭。

就像盧梭說的:“不懂得感恩,哪來的美德呢?”

婆婆至少要知道兒媳的好,才能一起把家庭關係處好。

所以,如果婆婆一直覺得,兒媳的付出沒什麼大不了,那兒媳也要考慮一下,這樣的關係還值不值得繼續維持了。

畢竟,家庭的和睦需要兩個人共同努力,單靠一個人是行不通的。

04

當矛盾無法調和時

在婆媳關係裏,有矛盾其實很正常。畢竟,婆婆和兒媳有不同的生活經歷和觀念。

但問題是,當兩個人怎麼聊都聊不到一塊去,誰也不願意讓步的時候,這種關係就變得很尷尬了。

趙女士和她婆婆就是這樣,兩個人在很多事情上都看法不一樣,尤其是在方面。

趙女士也試過和婆婆好好溝通,想著兩個人各退一步,但婆婆很固執,覺得自己都是對的。這讓趙女士覺得很累,也很無奈。

如果婆媳之間總是矛盾重重,沒法好好相處,那這種關係就會維持的很累。

所以說,並不是所有的婆媳關係,都值得我們去努力維繫。

當發現怎麼尊重都被當作是縱容,怎麼溝通都像是對牛彈琴,怎麼付出都被看作是應該的,矛盾怎麼也解決不了的時候。

我們就得好好想想,這段關係是不是真的值得繼續維持下去了。

畢竟,人生這麼短,我們要把時間和精力,花在更值得的人和事上。

真的很差嗎o(╥﹏╥)o哪裡不夠好呢(;′⌒`)持續改進ing(ノ ̄▽ ̄)哪裡不夠好歡迎留言評論以便我持續改進ヽ( ̄▽ ̄)ノ感謝你的鼓勵ヾ(◍°∇°◍)ノ゙ (6 votes, average: 4.60 out of 5)
Loading...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