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時,讀《滕王閣序》,是韻律的享受。
平平仄仄,抑揚頓挫。
長大後再讀《滕王閣序》,發現裏面寫的,都是人生故事,充滿傳奇,又飽含無奈。
慢慢知道,文中寫的人,總有一個很像自己,曾經激情四射,後來平淡無奇。
人這一生到底要怎麼活,沒有統一的標準,但是殊途同歸。
最通透的活法,就是“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01
機遇:可遇而不可求。
出生在唐朝的王勃,從小就是大家眼裏的神童。
十六歲的他,被皇上賞識,授職朝散郎,是當時最年輕的公務員。
輝煌騰達的機會來了,可是他卻沒有抓住,還如頑童一樣,和沛王李賢與英王李哲一起鬥雞。高興之餘,寫下《檄英王雞》,口出狂言:“雌伏而敗類者必殺,定當割以牛刀。”
皇上看了文章,憤怒不已,把王勃趕出京城。
接下來,王勃拼命尋找上升的機會,本要投筆從戎,卻因為隱藏官奴,變成了“偷雞不成蝕把米”。再次丟掉官職,還導致父親被貶。
帶著無盡的遺憾,王勃去陪伴父親,路過南昌市,走進了文人墨客的宴會。因而有了寫《滕王閣序》的機會。
王勃的文章一出,掌聲雷動,名聲鵲起。
我們永遠不知道,明天、意外,哪一個先來,但是我們一定要相信,機會總是有的。
只是機會不會讓你滿意。
你想要做科學家,但是後來上大學,學電腦,變成了電腦專家;你要去南方打工,但是到了南方,卻被公司安排去北方的分廠;你要去外省上大學,卻被本省的學校錄取;你本想做生意,卻混入的公務員隊伍……
機遇是撲朔迷離的,如一句俗語:“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
看清了機會的來龍去脈,不確定性,那就好辦了。
從今天開始,有發展的機會,儘管牢牢抓住機會,不要問為什麼?不要怕自己做不好。
也許這次機會,是讓你試錯,並不是讓你成功,也沒有關係。
錯誤了七八次,只要對一次,那麼你的人生就會有起色。
02
認知:可學不可以滿。
王勃筆下的滕王閣,一開始是唐朝滕王李元嬰主持修建的。
滕王是李世民的弟弟,才高八斗,還很會花錢。如明代學者陳文燭所點評的 一樣:“工書畫,妙音律,喜蝴蝶,選芳渚遊,乘青雀舸,極亭榭歌舞之盛。”
滕王每到一處,就大興土木,留下雕龍畫鳳的樓閣,消耗錢財無數。
正因為他求生活圓滿,滋生了奢侈,引起了朝廷的憤怒,從滕州貶到蘇州,從蘇州調到隆州。“月滿則虧,水滿則溢”的道理,可見一斑。
盡情地追求樓閣的完美,也修煉自己的書畫,但他留下的東西,總是被毀。後人對他的成績,也是知之甚少的。
王勃說:“閑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樓閣美輪美奐,但是樓閣的主人卻永遠不見了。到底,是一場遺憾。
樓閣裏,很是熱鬧,但更多的時候,是空空如也,默默對著江水。
作家馬爾克斯說:“生命中曾經有過的所有燦爛,原來終究,都需要用寂寞來償還。”
人生是不會圓滿的,也不會一直熱鬧。
我們能夠做的,就是不斷提升自己的認知,同時不追求什麼圓滿。
通透的人生,就如魯迅先生說的:“不滿足是向上的車輪。”
儘管去讀書吧,不要苛求一定能夠去什麼大學,有多高的文憑。一輩子讀書,提升了自己的精神,有了一門技能,這才是最重要的。
儘管去總結經驗,也不一定經驗會有用。就是自己的兒女,也不一定用到你的經驗。時代在改變,你的經驗也會滯後。不過沒有關係,總結經驗的過程,會讓自己活力慢慢,有自豪感。
03
命運:可改不可定。
在《滕王閣序》裏,寫了很多的人物。有馮唐、李廣、賈誼、孟嘗、阮籍等。
他們都是有抱負的,就是七老八十了,還在追求建功立業。
比方說,西漢名將李廣,一生戰功很多,但是到了後半生,還沒有封侯。他不甘心,於是借助漢武帝要發動漠北之戰的機會,主動要求帶兵出征。
漢武帝安排他做任前將軍,但是李廣走了一個圈,連敵軍的影子都沒有看到。自己反而迷路了。
無功而返,讓李廣老淚縱橫,說:“我從少年起與匈奴作戰七十多次……如今,偏偏迷路,難道不是天意嗎?”
說完,李廣就自刎了。
原來,命運最真實的樣子,就是——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
我們用一輩子的時間,去改變命運,但是不能確定命運的樣子。
直到蓋棺定論之後,由後人去總結自己的命運。
保持積極向上的姿態,修煉自己的德行、努力工作,還好愛家庭,就足夠了。命運的好壞,留給後人說吧。
04
文學家韓愈讀了《滕王閣序》,說:“讀之可以忘憂也。”
是啊,讀一篇文章,不是讓自己陷入到痛苦,而是讓自己豁然開朗,從字行之間,找到生活的智慧。從文章裏的人物,看到命運的無常,也學到做人的方法。
人生如逆旅,你我亦是行人。
不管當下是什麼樣子,行一份善,得一份福。
若是善報不來,問心無愧也是福氣。
砥礪前行,人生沒有最好,但有“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