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說:“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
當一個人順應了一切,那麼悲哀和喜樂,都不能驚擾自己了。
我們總是痛苦,抱怨命運不好,往往是在苛求身邊的一切,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運行。但是又做不到。
別人不會配合你,感同身受就不會;世界不是你主宰的,天要打雷下雨,由不得你。
如果有一天,我們和莊子一樣,在無常的世界,順勢而動,做個薄情的人,命運反而更好。

01
多情的人,常常自作多情。
《莊子·秋水》裏,有一個好心人,去告訴井底的青蛙,外面的世界很大,要不要一起去看看。
青蛙不接納,因為他認為,外面的世界,就是井口那麼大,好心人有騙人的嫌疑。
莊子帶著一份熱情,去探望老友惠子。
惠子在梁國做宰相。聽聞莊子要來,馬上就警覺起來,這個莊子怕是來搶宰相位置的吧。
想好了,惠子派士兵,到處捉拿莊子。
莊子東躲西藏,好不容易到惠子的身邊,說:“你的宰相位置,就像死老鼠一樣,我不稀罕。”
惠子臉都綠了,不知道如何回答。
接下來,惠子和莊子因為濠水裏的一條魚,爭得面紅耳赤。
莊子把自由自在當成幸福的生活,也建議惠子不要貪圖什麼位置,要追求更高尚的東西。
可是惠子不聽,反而把莊子當成“居心叵測的對手”。
古人雲:“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你講感情,人家卻講利益,這能講到一塊嗎?
當利益和感情交加在一起,那就是一趟渾水。你去了,還真的會特別難受。
我的一個同學,常常抱怨自己的妻子,如何懶惰,如何喜歡打麻將,賭錢。說娘家人多不好。
我就琢磨著,勸說同學“離婚算了”。
同學馬上就瞪著我:“你讓我家破人亡吧?沒想到,同學一場,你那麼心毒。”
後來,我找了一個機會,勸說同學,別抱怨了,哄一哄妻子,會改變的。
同學滿臉不高興:“我和妻子的關係都這樣了,你還讓我和好?爛掉的衣服,縫補起來,和新衣服一樣嗎?”
我不知所措,左右不是人。
莊子說:“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你對人太多情了,那麼就大概率會被當成“小人”,雞毛蒜皮的事情,都會責怪到你身上。
多情,會束縛自己的精神。
多情,會讓別人厭惡自己。
多情,會導致人與人走得太近。
帶著無盡的熱情去待人,結果碰到了一股寒氣,受傷的人,就是你。

02
無情的人,活得自由自在。
有個小池塘,裏面有兩條魚。
經過持續的乾旱,池塘裏沒有水了。
兩條魚靠在一起,互相吐泡沫,保持身體的濕潤。苦苦支撐生命。
莊子見狀,說:“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魚頓悟,馬上各自跳躍幾次,去了新的水域。
與其說,莊子勸說魚,還不如說他在勸說自己。
他的妻子,陪伴他多年,但是先走一步。
一個家庭,就失去了半邊天,莊子怎麼不痛快呢?但是他卻沒有哭哭啼啼,而是拿起盆子,敲打起來,還唱起了歌。
周圍的人不理解,為什麼妻子過世,還值得歌頌呢?
莊子說:“雜乎芒芴之間,變而有氣,氣變而有形,形變而有生,今又變而之死,是相與為春秋冬夏四時行也。”
人的本來面目,就是汽、水等混合物,原來是這樣的,後來還是這樣的。妻子過世了,那是符合自然規律的,為什麼要哭泣?
關於莊子“鼓盆而歌”的典故,就收錄在《莊子·至樂》裏。可見,這是多自由快樂的事情啊。
對於身邊的人,“無情”是自然聚散的心態。
不陷入生老病死的憂患之中,不苛求什麼朋友永遠在一起,來的來,去的去,隨緣就行了。
以此類推,莊子還發現很多“無情”的 好處。
對借錢的人,“無情”是保護自己的錢包。
莊子在窮得揭不開鍋的日子,向監河侯借糧食。但是被拒絕了。
莊子也想通了,人家不借,是本分,不必強求。就像魚,在太陽烘烤的馬路上,變成幹魚,路人也沒有義務,把魚送到海裏。
對外界的人,“無情”是不介入別人的因果。
莊子還拒絕去楚國做官,不想捲入諸侯之間的爭鬥。
莊子也想幫助一個骷髏變回人,回到家中。但是被骷髏拒絕了,不要任何人打擾他的當下的幸福。
人活一輩子,其實是一輩子都在和“外物、外人”打交道。
你不去改變外物、外人,那麼你就活出了“過客”的模式。來到人世間,就是客客氣氣的,不必局限於某種狀態。
萬物在改變,你自己也順勢改變,沒有形狀,那就是最好的形狀。
做人如水,在杯子裏,是一杯水;在木桶,是一桶水;遇到堤壩,慢慢漲上去,漫過去;若是水發怒了,也會變成洪水,無情地毀掉堤壩、木桶、杯子。

03
“大道不稱,大辯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謙,大勇不忮。”
很多事情,不做比做了更好;不去干擾,那也是一種善良。
人與人交往,人在天地間行走,太重情重義了,就干擾了別人,是精神是束縛。
學會做無情的人,保持一點距離,大家都自由成長。
你不要生活在別人的條條框框裏,也不給別人條條框框。
自律的人生,永遠比他律的人生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