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以為,多個朋友多條路。
但是莊子卻不以為然,把朋友不當一回事,還告訴我們“不困於情”的道理和方法。
人這一生,既然知音難求,那就別求了,一個人走路也蠻好的。
把朋友關係看透了,快樂也就自然流露出來了。
01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苦苦維繫的關係,只會消耗你。
《莊子》內篇大宗師裏有一個故事。
池塘裏的兩條魚,遭遇了乾旱。
它們依靠在一起,吐著泡,讓對方的身體濕潤。
熬過了好幾天,池塘裏還是一滴水都沒有。兩條魚終於熬不下去了,各自逃出魚塘,去了江流裏。
到了江流,它們才頓悟,相濡以沫是在消耗自己,早點分開,也不至於受那麼多苦。
是的,維繫關係是要花金錢和精力的。
很多人,為了讓關係順溜一些,長久一些,就想辦法組飯局,一起喝酒;或者陪著對方打麻將,輸點錢給對方;逢年過節,也會提著禮物上門。
紅白喜事上,大家隨禮,給足對方的面子。
經過苦苦維繫的關係,就能夠長久嗎?多半是在你耗盡精力之後,還是要放手。
莊子一直把惠子當成朋友,和他掏心掏肺地聊天,一起釣魚。
惠子去魏國做宰相後,莊子走了很遠的路,特意去拜訪,希望能夠敘敘舊。
惠子卻認為,莊子才高八斗,一旦被魏國看中,就會取代自己,成為宰相。於是乎,惠子派人去抓莊子。
莊子被官兵逼著躲藏了三天三夜,苦不堪言。
你待人掏心掏肺,對方卻狼心狗肺,這是何苦哦?兩個都在困境中,彼此掏心掏肺,那就類似於同歸於盡,這有必要嗎?
但凡需要花大代價去維繫的朋友,都要扔了。你把維繫關係的精力和金錢,留給自己。保存一些體力,你還能生活得更好一些。
02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不同層次的關係,只會困擾你。
莊子在《逍遙遊》裏寫了一段令人深思的話。
“小智慧比不上大智慧,短命比不上長壽。那些朝生暮死的草,不理解黑夜和黎明;春生夏長的知了,說不清冬天的樣子;井底的青蛙,說不清大海是什麼樣子。”
按照科學的說法,把淡水裏生活的青蛙,拿到大海中間,還真的會淹死。又怎麼能讓青蛙和海龜對話呢?
所以,不同層次的人,是沒有辦法溝通的,一塊玩,就更不要說了。
我們以為,朋友就是一個層次的人,那就大錯特錯了。
人的層次是一個可以變化的概念。今天同層次的人,經過讀書、謀業,就變得不同層次了。因此,你回頭再去找他,就很多餘了。
孔子的學生子貢,去楚國遊歷,在返回的時候,路過漢水。
岸邊有一個老人在整理菜地,又使勁挖開泥土,要開一條管道。他想把水引入菜地,但是菜地比漢水高很多,最終只能到管道裏挑水。
子貢說:“老人家,你這樣做,效率太低了。我告訴你吧,可以用木頭做一個水車,輕輕鬆松就把水引上來。”
老人聽了,憤怒地指責子貢:“擁有機械的人,會有機巧之心;有機巧之心的人,就不會淳樸……”
莊子知道這件事之後,點評:“子貢瞞然慚,俯而不對。”
真的沒有想到,子貢的一片好心,給出了好辦法,卻被嘲笑了一番。
還有什麼辦法呢?子貢只能低頭走過,收起自己的熱情。
社會上,很多原本窮困的人,後來發達了,就和窮親戚朋友斷交了。這不是他勢利眼,太薄情,而是他知道,低層次的人,不願意改變自己,怎麼也拉不動。
把不同層次的人清除自己的圈子,讓自己積極向上,一路遇見的人,也一路再見,這是理智的做法。
03
“為彘謀則去之,自為謀則取之,所異彘者何也”:沖著利益的關係,只會傷害你。
莊子在《達生》裏,寫了一個養豬的人。
這個人常常主持祭祀。每次祭祀,就會拉出一頭豬,作為祭品。
有一天,他走進豬圈,豬都使勁躲開。
他說:“豬,你為什麼要躲開?我餵養了你幾個月,還把茅草給你取暖;現在又讓你成為祭品,被人朝拜,不願意嗎?不好嗎?”
哎,養豬的人,是為了豬能夠回報自己。而回報的代價,是豬的生命,這公平嗎?
那麼,別人把你當成朋友,目的又是什麼呢?肯定不是聊聊天,吃頓飯那麼簡單,而是隱藏了各種利益。
有句難聽的話:“小心,吃下去的,都要加倍吐出來。”
有人請你吃一頓飯,稱兄道弟的。可是飯後,他卻要你去簽一個合同呢。合同的數額,可能能夠管幾十頓飯了。
有人送給你一瓶酒,價值不菲。可是你打開酒了,對方就讓你借一百萬。
原來,對方對你好,就像祭祀的人養豬一樣。這道理,一旦明白了,你就因為沒有朋友,而欣慰了。
04
富蘭克林說:“選擇朋友要慢,改換朋友要更慢。”
是啊,日久見人心。關係慢慢發展,留下經得起考驗的人,就足夠了。若是身邊的人,都經不起考驗,都離開了,那也是幸運的,你到底沒有被傷害。
不需要朋友的人,不是活得很孤獨,而是活得很通透。也有那麼幾個人,看起來像朋友,其實是掛著朋友的稱謂而已,實際上是同事、合夥人、債主等。
莊子說:“獨往獨來,是謂獨有。獨有之人,是謂至貴。”
一個朋友都沒有,什麼都靠自己,你就會強大,享受孤獨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