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是對孩子的個性教育,學校教育是共性的基礎教育。只有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更適合孩子未來的發展需求。2024年,本刊將邀請知名中小學校長和教育專家,繼續解讀家校合作,實現家校共育。
無論孩子在學校發生什麼事,家長都應該站在學校一起面對、協調和處理,因為這是“為孩子”打開的最正確方式。
當四個二年級男生在課間在廁所玩耍時,小雨的褲子被其他 3 個人故意拉了下來。意識到這個玩笑太過分了,其中2個孩子立即幫小雨穿上褲子。之後,四個孩子一起回去上課了。當時正好路過廁所的班主任,聽到小雨大聲說:“你們真噁心!所以下課後,他找到他們瞭解了更多情況,幾個孩子說這才剛上完生物課的“生殖系統”章節,出於好奇,他們發現小雨的表情並沒有異常,所以班主任沒有再多問。
不過,幾天後,媽媽帶著小雨去買衣服,在他試穿褲子的時候,不小心提到了「要是校服褲子能繫上腰帶就好了……而媽媽立刻問為什麼,小雨把發生在學校廁所的事情說了出來。很快,爸爸也知道了,問他當時是不是覺得很不舒服,為什麼不向老師報告,小雨後悔說了,也有點害怕,但他答應說:“其實,沒什麼。這讓爸爸覺得事情很嚴重,就打電話給班主任,說他得讓其他三個孩子道歉。班主任覺得孩子自己解決了,翻開了這一頁,但小雨的爸爸還是堅持。
第二天,班主任把 4 個學生叫到辦公室,又得知了這件事,大家都一致認為是開玩笑,小雨說當時聊起來很隨意,沒想到爸爸更嚴重了,他很生氣。班主任再次聯繫了小雨的爸爸,他的請求還是一樣的,於是三個男生向小雨道歉,班主任在徵得他們的同意後,將相關視頻發給了小雨的爸爸。
事情就這樣結束了,但從那以後,兩個男生就不再和小雨一起玩了,這讓他傷心很大。兩個週末,他連續邀請那兩個同學去看動漫展和電影,都被拒絕了。為此,他責怪爸爸鬧事,一件小事大做文章,不僅讓他失去了兩個朋友,還讓其他同學對他“離得遠”。這時,小雨爸爸覺得自己的處理有點過分了,他打電話給班主任,希望能邀請這三個同學到家裡玩,道歉。
班主任把小雨爸爸的話轉達給幾個孩子后,他們既震驚又有些高興,很快,他們又和小雨合二為一了。不過,班主任提醒他們不要像上次那樣開玩笑,同學之間要適度的爭吵,有事要及時向老師報告。
之後,班主任問小雨是自己把這件事反饋給家長,還是老師代他告訴,小雨覺得老師直接告訴家長比較好。“我覺得我爸還是需要多跟你溝通,不然他總是覺得理所當然,會讓我下不來。”他的話讓班主任非常感動,在那之後,小雨的爸爸經常主動聯繫老師,當孩子在學校或家裡發生任何事情時,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尋求學校老師的説明。
小雨爸爸之所以變化如此之大,是因為他終於明白了,家校共育的一個重要前提是雙方的互信。孩子在學校發生的任何事情,學校都會及時處理,不會偏袒任何一方。家長應該相信這一點,不要把學校放在問題的對立面,覺得自己的孩子被欺負了,必須要求解釋。
事實上,當孩子在學校與其他同學發生衝突,如果有人向學校報告,學校會儘快協調處理,並根據事件的嚴重程度考慮是否聯繫家長。如果孩子向家長報告,家長不應該全心全意地聽他的話,而應該和老師溝通、交流,瞭解事情的真相,然後與學校協商處理。更重要的是,要處理孩子在學校發生的事情,家長應該首先考慮對孩子身心健康的影響,然後在諮詢他後決定下一步。
特約教師,首都師範大學附屬實驗學校副校長,作家。他出版了《優秀教師的自我培養》、《教育中的微創新》和《做一個自我驅動的教師》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