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微醺夜話

一個人深到骨子裏的教養:少說話

一個人深到骨子裏的教養:少說話

思想家盧梭說過:“你要宣揚你的一切,不必用你的言語,要用你的本來面目。”

誠然,比言語更有說服力的,是源自骨子裏的教養,是日常生活中的舉動,包含在各種細節裏。

當一個人絞盡腦汁,要用言語展示自己,修改別人的時候,會把自己變得筋疲力盡,也會令人反感。

凡事少說幾句,自己的能量被守住了,教養也提升了幾個檔次。

01

不顯擺,低調。

一個人的優越感,就像內衣,你可以享受其中,但是不能夠秀出來,給別人看。

你秀出來的時候,會顯得廉價,甚至觸碰道德底線。

人比人,氣死人,不對;人比人,氣死別人,更不對。

當你有錢有勢的時候,是你最應該服務大眾,也最有機會行善積德的時候。

俯首甘為孺子牛,這才是一個人在教養。所有的顯擺,會讓自己掉價。

要是亮出自己的錢財,還會被盜賊惦記;耍官架子,就會被人仇恨,陷入“水能覆舟”的套路。

02

不責人,幫人。

晉朝時期,年少的陶侃,喜歡結交朋友,雖然家庭窮困,還要行俠仗義。

有一天,陶侃的朋友範逵來做客,因為下雪,滯留了好幾天。

家裏沒有米下鍋了,也沒有柴火了,陶侃的母親見狀,也不責怪,而是賣了頭髮,換取柴米油鹽。

在母親的幫助下,陶侃在朋友面前有面子,也得到了朋友的舉薦。

後來,陶侃做官,名揚四海。母親也被人歌頌。

所有偉大的人背後,都有默默奉獻的人。這個人,承受了巨大的壓力,也很善良。

責備不能改變問題,幫助人,問題就能解決。抱著這樣的態度,不管和誰相處,都是“人抬人”的模式。

你在低處托舉人,但是你會顯得高大。

03

不插嘴,禮貌。

別人在說話,你要插嘴,這就不符合禮儀了。

你插嘴,就是急著表達自己的觀點,也變相地指出人家的錯誤。並且你聽到的話,也是一半,不明就裏。

你的急躁,會讓大家覺得你很膩煩了,不願意聽了。從而,別人的表達,就停止了。

在人多的時候,你插嘴上司的話,肯定會被厭惡,以後要提拔,難啊。

讓人把話說完,哪怕對方說很不好聽的話。

說完了,你就能更好地分析,理解,從而棄其糟粕,汲取精華。

聰明的人,在別人說完之後,會笑著問:“說完了嗎?”

沒有人會拒絕禮貌,總有人被禮貌所感動,觸及心靈。

04

不爭辯,冷靜。

如果你多和人接觸,會發現一些人,在遞刀、鉛筆等物品的時候,鋒利的一頭,對著自己。

這是考慮對方,更好地接住物品。

想一想,把刀鋒遞給對方,能夠接得住嗎?

與人爭辯,就相當於遞了一把刀,並且刀鋒是向著對方的。

我們用“唇槍舌戰”來形容爭辯的場景,那也說明,舌頭是一把無形的刀,開口就會人,從而也了關係。

當你爭論之後,緩過神來,發現自己很沒趣。但是你去道歉,也難以挽回面子。

不爭,及時走開,或者安靜地聽對方說。善意的行為,會覺得失態,你反而是贏了。

05

不勸人,無為。

《菜根譚》有言:“攻人之惡毋太嚴,教人之善毋太高。”

勸說別人,其初衷是好的,但是你是勸不住的。

世界是一個萬花筒,不同的角度,看到不同的人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對待別人的醜陋,你換一看,也是人家栽跟頭,然後積累經驗的過程。

有教養的人,允許別人自由成熟。

無為,也是對人善良,是默許人家去吃苦,然後自我蛻變。

假如一只蝴蝶,正在蛻變,你活生生把蝴蝶拉出來,其實幫倒忙。讓其自然蛻變吧,痛苦,但是也精彩。

06

不反駁,承受。

被上司安排去出差,但是你不樂意,於是說“這樣安排不對”。

被妻子安排去買東西,你推卸責任,說“本來是你的事情”。

被人指出缺點,你不好受,就說“你是嫉妒我吧”。

有人告訴你,某地的花開了,你來一句“假的吧”。

各種反駁,總是把對方的意圖,彈回去。

反駁的說話習慣,讓你總是得罪人,變成群體中的一根刺。

莎士比亞說過:“多聽,少說,接受每一個人的責難,但是保留你的最後裁決。”

包容別人的言語,你會發現格局變大了,也能在別人的刁難之下,茁壯

07

不嘲笑,微笑。

這個社會,太多的人,笑你無,怕你有。

嘲笑變成了日常,那麼你就會踩住窮人的痛處,也會讓底層人憤怒。

你今天能夠高高在上,不在低處的人在幫忙,才形成的嗎?

在看到大樹的時候,還得第一時間想到樹根下的泥土、石頭。

自己長大長高了,然後感謝周圍幫忙的人,謝謝腳下的黑土。

保持你的微笑,對身邊的人示好,那麼你就能持續被托舉,也是厚德載物的體現。

08

不高聲,輕柔。

作家李小墨說過:“始終要在言語上勝過他人,是我見過情商最低的行為。”

真的,有理不在聲高。

你看看自己,吼叫的樣子,多難看?你認為如雄獅,別人看,如野獸。

降低分貝,你就會變得溫柔,人與人的交談,也會順很多。

聽一聽自然裏的聲音,你應該喜歡水的聲音吧,嘩嘩啦啦,隱隱約約,很是治癒人。

做人如水,輕柔地流淌,誰都喜歡。

09

教養,是根植於內心的修養,是日常的自覺,不要誰提醒。

閑來無事,就練習如果“少說幾句”。

人的認知是有限的,但是一個人用言語傷害別人,是無限的。

做人,沒有必要把有限的能量,用在無效的言語上。

少說,多聽,堅持行動,愛人愛己。

真的很差嗎o(╥﹏╥)o哪裡不夠好呢(;′⌒`)持續改進ing(ノ ̄▽ ̄)哪裡不夠好歡迎留言評論以便我持續改進ヽ( ̄▽ ̄)ノ感謝你的鼓勵ヾ(◍°∇°◍)ノ゙ (63 votes, average: 4.10 out of 5)
Loading...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