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微醺夜話

心理療癒小錦囊|孩子的每一次犯錯,都是成長的契機

心理療癒小錦囊|孩子的每一次犯錯,都是成長的契機

很多家長總會為了而頭疼:「說了多少遍了,你怎麼總是做不好? “其實,孩子可能真的意識不到自己在犯錯,或者不認為自己錯了。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說:能承認自己的錯誤,是智慧的啟蒙。

我們可以用以下四重思維境界,來判斷一個人的智慧。

第一重:不自知。 “我不知道自己做錯了,所以我沒錯。”

第二重:知道自己錯了,但是不願承認。 “你不可以批評我,不然就跟你急,甚至倒打一耙,必須證明我沒錯。”

第三重:知道自己錯了,並且承認,但是,不想知道,也不願質疑。

第四重:知道自己錯了,能坦誠告訴大家錯在了哪裡,這是自我批評的外顯化。

“古人強調改過以聞過、知過為先。 這意味著一個人只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清楚錯誤所在,才可能改正錯誤。所以,説明孩子接納自己的錯誤,反思自己的錯誤,比立刻懲罰糾正更重要。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王曉霆建議,時,家長可以試著這樣做——

(一)接納孩子犯錯如果家長看到孩子有一點做得不合意的地方,比如:牙膏擠得不對,鞋帶系得不對,答案寫得不對,家長立刻指出並要求改正,那麼,孩子就會因為自己什麼都做不好而感受到挫敗。 他們會感覺到自己是「不被允許」犯錯的,總是處於緊張情緒中的孩子,是不會生發出「主動性」和“自信心”的。

(二)告訴孩子,犯錯並不可恥。 不要覺得做錯事是一件「羞恥」的事情。 不要把犯錯與沒有責任感、學習不努力、粗心大意、屢教不改等負面標籤聯繫起來。 這樣除了感覺自己“很糟糕”以外,對糾正錯誤沒有任何説明。

(三)培養自省的能力。當孩子犯錯的時候,也是培養自省能力的好機會。 可以讓他回憶一下自己今天做的事情,有哪些欠妥? 如果重來一遍,會怎樣做? 如果孩子能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的行為不妥,並願意承擔後果,家長要及時給予鼓勵、肯定,強化他主動認錯和修正錯誤的行為。

“請記住,孩子的每一次犯錯,都是成長的契機!” (上海黃浦 記者 /張雯婧)

真的很差嗎o(╥﹏╥)o哪裡不夠好呢(;′⌒`)持續改進ing(ノ ̄▽ ̄)哪裡不夠好歡迎留言評論以便我持續改進ヽ( ̄▽ ̄)ノ感謝你的鼓勵ヾ(◍°∇°◍)ノ゙ (46 votes, average: 4.76 out of 5)
Loading...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