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微醺夜話

中年父母最大的愚蠢:習慣性反駁

中年父母最大的愚蠢:習慣性反駁

中年父母最大的愚蠢:習慣性反駁

作為父母,你有沒有這樣的情況?

要上漫畫輔導班,你認為沒有用,應該去上語數外之類的輔導班。

要吃辣條,你第一時間站出來反對。

孩子和某個玩伴鬧翻了,向你哭訴,你乾脆反對孩子去找玩伴。

似乎,孩子說的,做的,都不對,不符合父母的要求。就是孩子得了九十分,父母還盯著失去的十分,內心很難受。

孩子還小,父母能從語言上壓制住,也不覺得有什麼不對。

其實,從家教來說,“習慣性反駁”的父母,最愚蠢。

01

總是被反駁的子女,難有出息。

是相愛的地方,不是辯論的地方。當一家人唇槍舌戰的時候,幸福就不見蹤跡了。

孩子還小,不會爭鬥,但是不能保證孩子的內心深處,有一次次“自我爭鬥”。

看孩子氣鼓鼓的樣子,無疑是對父母的無聲的反抗。

如果孩子什麼都不說,一直如此,被父母反駁多次之後,就會消沉。因為孩子做任何事情,在父母看來,都是錯的,不如不做。

看過一篇文章,是武漢太平洋高中的菀同學寫的。

菀同學是家裏的女孩,喜歡看動畫片。

到了晚上七點,母親就會毫無徵兆地把電視關閉,並喋喋不休地要求做作業。

當家裏多了一個弟弟之後,菀同學的處境就更糟糕了。弟弟做的,好像都對,她做的,似乎不對。重男輕女的家庭情況,冒出來了。

家庭的氛圍,讓菀同學失去了夢想。連作業都不想寫了。

有一天,班主任找到菀同學,說:“你的作文,寫得好呀,我要在班裏宣傳一下,你不反對吧。”

從那一天開始,菀同學越來越喜歡班主任,更喜歡語文課了。借助這股動力,還考上了高中。

很明顯,若是沒有班主任的一次認可,菀同學的人生,是堪憂的。

富蘭克林說:“你辯論、反駁,或許你會得到勝利,可那勝利是短暫、空虛的。你永遠得不到對方給你的好感。”

是啊,的言行舉止,陷入到習慣性反駁的狀態,那就沒有辦法促進兩代人的感情交流,孩子對父母的教育,是不會認可的。

再往後延續,孩子讀了本地的小學、中學,就要上大學了。但是父母一直反對這樣的專業,那樣的工作,這是為難了孩子。

也許孩子連上高中的機會都沒有,初中畢業之後,父母就認為,去打工最好。反正上學,也是為了打工。

父母在反駁中,還會用大道理來說服孩子,卻不知道,孩子已經是大人了。

再往後,孩子要戀愛了。父母還是反駁,苛求孩子按照父母的擇偶 標準去戀愛,無疑是過分的。

父母和孩子的,就像“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父母要這樣,孩子偏偏不這樣,就變成了互相反駁。父母哪怕是對的,孩子也不聽,故意去犯錯,還有什麼前程呢?

02

做父母,反駁是本能,反省是本事。

《道德經》中說:“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父母為什麼反駁,其實是口頭習慣,也是站在自己的認知角度,看孩子的人生。

為什麼不站在孩子的角度,看自己呢?

當孩子幾歲的時候,真的很愛父母,也很積極向上,只是很多父母不知道。

看一件生活中的小事,就可以證明孩子有多好:父母把孩子放在一旁,慢慢走開,然後說“我不要你了”,孩子會哭泣,會緊緊跟隨,沒有例外的。

為什麼後來,孩子卻不跟隨父母了呢?因為父母的愛,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愛,帶著鋒芒。

聰明的父母,常常換位思考,反思之中,找到愛孩子的正確方法。

社交大師卡耐基在書裏寫了一個故事。

一個上小學的 孩子,拒絕跟隨父母去野餐。父親發火了,反對孩子的任何主張。

過後,父親發現自己做得不對,於是邀請母親、另一個孩子,一起在陽臺上彈唱。

上小學的孩子,走過來:“我可以加入嗎?”

父親說:“好呀,我們去野餐的時候,也是這樣快樂。”

從反對孩子的主張,到父親改變自己,引導孩子同意自己的主張,這就是育兒的智慧。

我還聽了另一個故事,是殘疾叔叔說的。

因為叔叔少了一只腳,靠出租三輪車賺錢養家,常常 被女兒看不起。

女兒放學的時候,讓叔叔推遲二十分鐘到校門口來接送,因為女兒不想同學看到“殘疾父親”,怕嘲諷。

叔叔很愉快地同意了女兒的建議。

等女兒到了初中,改變態度,說:“你隨時可以來接我。”是的,女兒長大了,態度也變了。

教育工作者羅翔說過一句話:“一個人成熟的重要標誌,就是腦海中能夠同時存在看似對立的觀點。”

好的父母,能表達自己的觀點,也會接納孩子的觀點。

兩代人之間,出生時代不同,看問題的角度不同,人生的層次不同,爭論是沒有用的,不如融合。

多一些對孩子的認可,舉止,才是最好的托舉。

03

當孩子拿出六十分的試卷的時候,父母第一眼看到的,多半是“錯了四十分”。為什麼沒有看到“對了六十分”。

六十,比四十,應該是更大的。

與其反駁“丟了四十分”,不如點贊“拿到了六十分”,這就是正確的思維和做法。

著名宗教家池田大作說過:“即使是孩子,也有一個人格,也是一個獨立的人,這個前提必須明確,孩子決不是父母的所有物。”

把孩子早一些當成大人,尊重其天性,學會傾聽他們的聲音,同時父母多糾正自己,育兒的過程才會順起來。

不以口舌爭勝,不居高臨下,是父母最好的自律。

真的很差嗎o(╥﹏╥)o哪裡不夠好呢(;′⌒`)持續改進ing(ノ ̄▽ ̄)哪裡不夠好歡迎留言評論以便我持續改進ヽ( ̄▽ ̄)ノ感謝你的鼓勵ヾ(◍°∇°◍)ノ゙ (72 votes, average: 5.00 out of 5)
Loading...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