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上的婆婆大多相同,那就是在兒子和兒媳面前,他們永遠會選擇自己的兒子。
這件事其實也無可厚非,畢竟父母都是為了自己的孩子,如果一對父母不為自己的孩子著想,反而處處為別人考慮,也顯得很不正常。
但父母為孩子著想,也要基於不傷害別人的前提下,否則一旦鬧出不愉快,其實後期也要花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去解釋。
個人覺得,在孩子的婚姻問題上,父母可以給意見,但是一定不要去干涉。
因為一旦你開始干涉,就很容易把關系攪亂,本來可能就是夫妻矛盾,公婆一摻和之後就會演變成婆媳矛盾,最後小矛盾變成大矛盾。
另外,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需要一定的邊界感,即便是父母對孩子,也要學著尊重,尤其是尊重孩子們的隱私問題,千萬不要覺得你是父母,所以孩子的一切你都可以參與,你做什麼都是對的,一旦你有了這樣的意識,那麼後期在處理和孩子的關係上,也會更加艱難。
01。
結婚前,然然不知道她的婆婆是那種表裏不一的人。原本她一直慶倖自己嫁了個好丈夫,有一個疼愛自己的好婆婆。
在商量結婚時,婆婆問過她,她父母那邊對於彩禮是怎麼個想法。婆婆問得很突然,好在然然父母之間和她聊天時有透露,說希望男方那邊能給16萬彩禮。
因此然然把父母的意見告訴了婆婆,婆婆聽完後笑著表示,那不多,16萬沒有問題,一切就按照你家的意思來。
包括後面買三金、鑽戒、拍婚紗照,以及蜜月旅行,婆婆都完全按照他們的意思,沒有說半句不是。
然然想起自己閨蜜結婚的時候,光是彩禮問題就僵持了很久,最後還是兩家各退一步婚禮才如期舉行。
而且在花錢方面,閨蜜婆婆總是處處苛摳,這讓閨蜜很是不爽,但她也沒辦法,誰讓她當時懷孕了呢。
因此有了前車之鑒後,然然堅決不在婚前懷孕。
02。
然而然然對婆婆的好印象隨著結婚一個月後,逐漸有了很大的轉變。
起因是婆婆無意中看到然然買的衣服,當她得知然然的衣服隨便一件都是幾百起步後,她開始心疼起錢。
所以為了牢牢守住兒子的財產,她專門找了兒子談話,教唆他和然然實行AA制,說這樣才不會讓她把錢花光。
然然丈夫性子溫和,耳根子比較軟,婆婆幾句話一說,他覺得也有道理,便跟然然說,為了給以後的小孩多存點錢,不如兩個人各花各的。
當時然然每個月能賺1萬左右,她想著自己也不靠丈夫,所以沒多想就同意了。這樣的日子持續了大概半年左右,期間她也沒覺得任何不妥。
直到有一次,然然因為買了一條心儀已久的項鏈,花光了當月的工資,因此還不上信用卡,她便想到問丈夫要錢。
可丈夫卻說,你自己花錢沒節制,憑什麼讓我來承擔呢?
他想也沒想就拒絕了。那一刻然然失望至極,她想起結婚以來自己對於給這個家花錢從來不吝嗇,雖然他們約定了AA,但很多時候她自己買的水果、日用品也沒有跟他計較。
她總覺得大家既然是家人,小錢計較起來沒意思,可她不知道,她不計較不代表對方不計較。
03。
然然越想越覺得生氣,想想結婚以後丈夫的改變,她就覺得自己嫁錯了人,情緒一上來,她便提出了離婚。
這麼一來,丈夫一家可驚了。他們沒想到然然會提出離婚,而且此時距離結婚不過半年而已,如果這麼快提出離婚肯定要被笑話。
因此婆婆自然不願意,當然為了讓兒媳釋懷,她故意告訴她,其實之所以要他們AA制,主要還是為了看看他們花錢厲不厲害,她說自己也是想要測試一下而已,沒有別的意思。
並且婆婆表示AA制隨時可以取消,還說以後然然想怎麼管錢都隨她。
經歷過這件事後,然然對婆家的信任感已經逐漸降低,她沒想到自己全心全意為這個家,最後得到的反而是算計。
婆婆嘴上說得好,什麼測試一下而已,擺明瞭就是不信任她,對她不滿。既然這樣,那麼當初為什麼要表現出很喜歡她,對她很好的樣子。
看清楚了這家人的虛偽後,然然決定還是趁沒有孩子前,趕緊把婚離了,否則以後一旦有了孩子想離也難了。
婚姻中最忌諱猜忌,因為所有的猜忌,都表明了一件事:不信任。
信任是感情的基礎,一段沒有信任的婚姻,想要走到最後很難,即便真的走到了最後,也是因為積攢了太多的委屈。
人生不長,能不委屈的時候,儘量別委屈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