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得的機遇
剛改革開放那會兒,實話實說,就是誰敢想誰發財,誰膽大誰發財,誰敢闖誰發財,誰敢幹誰發財,那些優柔寡斷,遲疑等待,走一步,看三步的人,只有看著別人眼熱,眼看著別人發財。
李國棟憑藉在農村拉架子車,走街串巷賣涼粉,掘得了第一桶金。後來,他依靠賣涼粉,掙了不少的錢,也存了不少的錢。街坊鄰居,親戚朋友,都知道他是有錢戶,牛逼哄哄的有錢人。
在當地,李國棟可是名副其實的萬元戶。他真的是腰纏萬貫,人們都羡慕不已。
後來,他不拉架子車,通過擺地攤,賣鹹菜,又掙了一些錢。
一時間,李國棟成為村民組的能人,後來,又成為村裏的能人。
八十年代末期,國家鼓勵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然後,由先富起來的人,帶動整個集體共同致富。
李國棟看到這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高興得無法用語言來形容,心想:這就是機遇呀,難得的機遇。他沒有等靠要,沒有長期的思考和遲疑,也沒有作壁上觀,而是積極行動起來,到縣裏的銀行,申請了足額的貸款,在家鄉,興辦了規模不小的小煤礦。
李國棟興辦小煤礦,創辦了實體企業,振興了當地的經濟,解決了當地的剩餘勞動力幹活的問題等,因此,他受到了當地領導和群眾的一致好評。
李國棟開辦煤礦硬氣,他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同志們,跟著我幹,請放心,工資的事不用愁,我這人說話算話,我就是賣房賣地,砸鍋賣鐵,也要把工資給你們發了,決不拖欠。”
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有一次,推銷員和會計聯起手來,把職工工資,多在銀行存了兩天,好讓老闆使利息。
李國棟知道這個事情後,把推銷員和會計叫到辦公室,劈頭蓋臉一頓訓,他說:“我辦煤礦不容易,工人跟著我幹也不容易,所以工人工資必須得及時發放,一天都不能拖。這牽扯到煤礦的安全生產,牽扯到職工隊伍穩定,牽扯到職工和家屬的吃喝拉撒睡,更牽扯到大局,我們都得圍繞這個大局開展工作。我希望你們做的這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以後,你們膽敢還這樣做,我立馬給你們結算工資,你們走人,我堅決不用你們。”
因為這,李國棟開辦的煤礦工資發放的很及時,從來沒有出現拖欠太久的現象。他煤礦的隊伍一直很穩定,從來沒有出現過人員短缺的情況。李國棟的煤礦經營得很好,實現了產銷兩旺。

看著眼熱
李國平和李國棟,是一門子的弟兄。李國平有三個親弟兄,分別叫李國明、李國乾和李國紅。
有一年,李國平過生日,弟兄四個聚在一起吃飯喝酒嘮嗑。
李國明說:“老大,你在咱村當過村民組長,我上過高中,國乾在縣民政局當郵遞員,國紅在國有煤礦當班組長。咱弟兄四個的智商、水準、能力加在一起,應該比李國棟好吧。他都弄過啥!原先,他無非是走街串巷賣涼粉的小生意人,他連高中都沒上過。眼下,看人家李國棟,小煤礦建設地多好,人家才是名利雙收咧,真看著令人眼熱呀。咱弟兄四個,不比他笨,也不比他的能力差呀,他能興辦小煤礦,咱就不會辦個小煤礦,我就不服勁,咱都這麼笨!依我看,咱弟兄四個也向銀行貸款,在村裏興辦小煤礦。貸款的事,由大哥負責,現在說好了,貸的款分四份,咱每人算一份。到時候,煤礦掙錢了,分紅了,各還各的貸款。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嗎,對不對?真不行,咱在村裏辦個小煤礦,再開個磚廠,咱壓住李國棟的風頭,讓他能去。等咱壓住他的風頭,他就不能了吧!”
李國乾和李國紅面面相覷,然後說:“二哥說得對,咱也辦煤礦,我們相信:李國棟能辦成的事,咱們也照樣能辦成,咱不比他差到哪里去,甚至在某些方面比他還強哩。大哥你怎麼看?”
這時,他們弟兄三個的目光,齊刷刷地看向大哥李國平。
李國平閉上眼睛,思考了一會兒,然後,看似胸有成竹地對三個兄弟說:“這個事兒是這,興辦小煤礦,不是不可以,也不是小事,得通過反復的推算、合計、運籌帷幄,才能辦起來。經營煤礦時,還需要團結、能力和運程。貸款的這個事,就按老二說的整吧,還是咋弄?”
老二、老三、老四,異口同聲地說:“就按剛才說的辦。”
李國平說:“好吧,回過頭來,我寫個協議,咱都在協議上面簽字。貸款是大事,咱必須得公事公辦。今天我喝點酒,找人辦事不得勁。明天吧,明天上午,我和老三找咱表叔,他不是咱縣銀行的信貸員嗎,讓他給咱辦理貸款的事。明天上午,你們兩個在村裏選址,看煤礦打到哪最合適。這樣吧,明天上午,你們帶上鄰村的張運理,平時,我們關係很好,他是風水先生,在咱這一帶很有名氣,在煤礦選址的事情上,讓他替咱把把關。”
老二、老四沒有猶豫,分前後說:“哥,行,你是抬頭大哥,我們聽你的,你說怎麼辦,咱們就這麼辦。這一次,咱們大幹一場,榮辱與共了。”他們弟兄四個心有靈犀地說,同時也暗下決心。
這樣以來,在潛移默化中,李國平沒有選擇逃避,理所應當地擔當起了煤礦負責人的角色。

分頭行動
次日早上,李國平帶著老三李國乾,各自騎著自行車,進城找表叔申請辦理貸款的事。
李國明帶著老四李國紅,還有風水先生張運理,在村裏為煤礦選址。當時,他們真是分頭行動。
李國平和李國乾,來到縣城的銀行,打聽表叔是不是在上班。工作人員說:“他出去辦理業務了,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會回來。”
於是,李國平和李國乾就坐在銀行的大門口,耐心地等待。
上午十點半,表叔騎著自行車,風塵僕僕地回到銀行。沒等李國平他們說話,表叔首先問:“這個時候,你哥倆來銀行有啥事?”
李國乾說:“表叔,找你呢!”
李國平見狀,急忙補充道:“表叔,找你辦點事。”
表叔說:“這外面實在太熱,有啥事,走,到我辦公室裏去說。”
李國平和李國乾跟著表叔,大步流星地來到他的辦公室。
沒等表叔讓座,他們弟兄兩個就在雙人沙發上並排地坐下了。
表叔打開了辦公室的吊扇,又給自己和李國平他們倒了茶水,關上房門,坐在那張皮椅子上,慢慢地說:“有啥事,說吧。”
李國平說:“現在農村時興興辦小煤礦,我們弟兄幾個跟風,也有這樣的想法。可是我們沒有錢,就找你來了,想請你幫忙,申請個銀行貸款,你看這個事……”
表叔說:“貸款的事,好說,我管著呢!貸多少?”
李國平說:“五萬塊錢吧。”
表叔說:“五萬塊錢不夠,給你貸十五萬吧。”
李國平和李國乾面面相覷,異口同聲地說:“行,俺聽表叔的。”
表叔又陪著他們弟兄兩個,拉了一會兒家常。表叔低頭看了一下手錶,隨後笑著說:“呦,快中午十二點了,該吃午飯了,走,咱幾個到街面上吃飯去。”
銀行的隔壁,就是一家簡易的飯店,表叔帶著李國平弟兄兩個,前去吃飯。他們要了個單間,分主次坐下,又點了兩個菜,一瓶酒,三碗面。臨結束時,表叔略微醉了,他說:“事情是這,你們開煤礦,需要貸款,我給你們貸到了錢,弄到錢。我要入幹股,意思是我不出錢,煤礦得有我的一份,分錢的時候,也得有我的一份。另外,我入幹股,不會讓你們吃虧,你表叔我神通廣大,社交面廣,今後煤礦有什麼困難,儘管找我,我都會管。”
李國平聽到這些,沒有反對,獨自做主,直接就當場承當讓表叔入幹股。其實,李國平這樣做,是有他的想法和目的。
李國明他們在家沒有閑著,在風水先生的指點下,找了一塊自認為是風水寶地的地方開辦煤礦。

心生嫌隙
待一切準備停當,他們的煤礦風風光光,風風火火地開始興建。
一年後,李國平弟兄四個的煤礦生意經營得很好,每個人得了二百萬塊錢的分紅。其表叔也得到了一份分紅,後來,他們又興建了空心磚廠。
李國平弟兄四個有錢之後,就牛起來了,也瓢起來了,他們私心也重了,感覺普天下誰都不如他們,不把村裏的任何人放在眼裏。他們牛的不得了。
平心而論,李國平是小心謹慎,唯唯諾諾的人。只是他有文化,能寫會算,足智多謀,趕上了當時的好時候,才帶領弟兄們發財了,至於其他幾個兄弟也就那樣了,是跟著其大哥發財的。
那個時候,李國平弟兄四個經常對村裏的群眾說:“李國棟不是很能幹麼?是咱村的能人!可是我就不服勁,俺們弟兄四個不比他差多少,甚至還比他強 。”
五年後,因為李國平的股東之間產生很深的猜忌和矛盾。因此,他們小煤礦的生意每況愈下,後來,就直接導致關門歇業了。
其表叔見情況不妙,就撤股了。之後,李國平三個兄弟也前去撤股,他們分到了應有的股金。
當時,李國棟的煤礦,還在經營,後來,被國有單位兼併重組,成為合資企業。
現如今,李國平的磚廠還在慘澹經營,至於那個小煤礦的占地,早已經變成可耕地了。
對於李國平弟兄四個經歷的這些過往,當地的群眾們說:“現在看來,真應了那句老話,正是生意好做,夥計難擱,人心呢!”
這篇
